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300字。

  监利市高二年级2月调考
  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要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感动和激励今天的年轻人,需要作家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但这不代表创作可以信马由缰,全凭想象,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近年来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其感人之处首先就在于真实。
  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作家需要准确把握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故事放置于真实的时代背景之中,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客观差距,学习和追赶是那一时期中国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如果仅仅为了读者的口味,虚构一个研制新技术击败国外工业巨头的故事,非但不会振奋人心,还有损于那个年代工业战线的奋斗价值。
  除了时代的真实性之外,符合工业逻辑也是工业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工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物和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但创作不能脱离工业逻辑。例如,技术发展有迹可循,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需要有技术积累、研发投入、众多技术人员的协作攻关等。如果只是把技术进步归功于主人公的“灵机一动”,会让读者产生悬浮感。工业企业的经营也有其规律,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内部管理都要有章法。越是成熟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就越完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能为了情节需要而把企业的兴衰完全归结于个人因素,不能把工业生产和企业经营当成可有可无的背景板,要坚守工业题材创作应有的格调。
  (摘编自龚江辉《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
  材料二:
  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实现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这是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呼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的可能,是艺术创造、艺术进步的前提。从来自人民生活的文艺的原料,到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艺,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没有这种创造性劳动,生活就只能是原料,而不可能转化为艺术。文艺工作者是否具有“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直接决定了他能否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础上创造精品佳作、攀登文艺高峰。
  中国文艺史上,一批有追求、有本领的作家艺术家注重提高自身阅读生活的能力,致力于发掘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让文献故事转化成的文艺作品感动和激励今天的年轻人,作家必须在生活、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提炼加工。
  B.创作以中国工业发展为主题的小说,作家要把故事置于真实的时代背景之中,也不能背离工业逻辑,要以真实来感动读者。
  C.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文艺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能够直接决定创造出精品佳作。
  D.文艺工作者能够敏锐地从身边生活中寻找题材、激发灵感并进行艺术创作,这些作品于是共同演奏了时代生活的声光交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海情》《觉醒年代》等电视剧广:受好评,说明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只能源自生活真实。
  B.作家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读者口味而虚构不可能存在的故事,并不能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C.诗人李季拜农民为师,与信天游紧紧拥抱,才写出了开创性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D.作家李迪用半年时间深人十八洞村,才写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
  3.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是一部想象力丰富的武侠力作。
  B.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C.孙皓晖的《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朝兴亡的历史小说。
  D.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作家在湖南体验生活期间的杰作。
  4.取材于《三国志》的小说《三国演义》,以其“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处理方法而大获成功。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如何才能“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幽灵船的最后一次航行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是谁的。”
  他第一次看到那艘远洋巨轮后过了多年,他用他那男人的新的粗嗓门儿这样对自己说。
  那艘轮船没有灯光,也没有声响,一个夜晚从镇子前驶过,看去像一幢没人住的大宫殿,比整个镇子还要长,比镇上教堂的钟楼还要高。它在黑暗中继续向海湾另一端的一座为反对海盗而设防的殖民城市驶去。
  当时他虽然还是个没有男人大嗓门儿的孩子,但是在他母亲的允许下,他可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