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10字。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时光记录下跋shè者的足迹,他们有的17年来始终保持随时备战状态,有的长达24年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的离家距离不到1公里却很少能陪伴家人,夙兴夜寐,沐雨经霜,有过汗水泪水,却从没有过彷徨和放弃。与太空的一个约定、一个承喏,让三位航天员在通往浩翰星空的征途中,始终昂扬向上、坚韧不拔,永远年轻,永远热爱,永远向前。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跋shè(  ▲ )  彷徨( ▲ )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2分)
  ( ▲ )改为( ▲ )  ( ▲ )改为( ▲  )
  (3)加点的“保持”的词性是:    ▲      ,“年轻”的词性是   ▲     。(2分)
  2.古诗默写。(10分)
  古代诗歌大多有含蓄隽永之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   ▲     ”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刘禹锡《秋词(其一)》中“     ▲      ,     ▲       ”借“鹤”抒写他的乐观豪迈;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     ▲       ,    ▲        ”借“风雨”表达他的拳拳报国之心;曹操《观沧海》中“  ▲    ,   ▲   ;   ▲  ,  ▲    ”借“日月星辰”抒发他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B.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寓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C.别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别称,简称“号”。如陆游号“柳泉居士”。
  D.“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不舍昼夜”等成语均源于《论语》。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树树海棠,枝枝红梅,在雨中绽开或红或粉的笑颜,细雨滋润后的锦官城,穿越千年光阴而来,将春的信息写在枝头、湖畔,似乎在向踏春者招手。
  ②亭南,鹭雁飞掠,鸳鸯戏水,一壶清甜的暖茶入胃,即便不懂诗的人们,也会一不留神滑入那些瑰丽多姿的唐诗意境。
  ③春日的雨,笼盖住湖边的桃红柳绿,用温情的方式催促它们成长,让这些花花草草在雨中更加清脆欲滴。
  ④邀上三五好友,在湖畔寻一茶亭坐下,梨花枝头白,树下盖碗绿,真乃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⑤在成都赏雨,真有诗和远方的感悟。
  A.②⑤③①④    B.③②①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④③⑤①
  5.名著阅读。(7分)
  (1)选出对有关名著《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 )( ▲ )(4分)
  A.《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表达了对猫一类暴虐者的憎恶,对隐鼠一类弱小者的同情。
  B.《藤野先生》一文中“纠正解剖图”和“看电影事件”,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C.《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回忆儿时的阅读经历,赞美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
  D.《无常》一文中鲁迅夹叙夹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所谓“正人君子”进行辛辣的讽刺。
  E.《五猖会》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西湖梦寻》里的热闹赛事,接着写自己见过的较盛的赛会,这里都是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2)阅读《西游记》,你会从中发现许多科技的影子,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内容。(3分)
  现代科技成果 名著中的影射
  【克隆技术】从动植物的细胞组织中截取一点,就可以克隆出另一个相同的且有生命的动植物。
  ①       ▲              
  【遥感技术】可以看清楚千里之外的物体。 ②       ▲               
  ③你获得的启示:                   ▲                           
  6.综合性学习。(8分)
  希望中学开展以“阅读让成长更美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标语选贴】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同学们发愤读书,学校准备在教学楼上张贴标语。请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标语,并说明理由。(2分)
  ①知识是座宝库,而勤奋就是开启宝库大门的钥匙。
  ②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我选   ▲     ,理由是           ▲                                                        
  (2)【材料探究】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探究“阅读让成长更美好”的原因。(4分)
  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一人读一人受益;全民读,全民受益。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对个人来说,读书能提高素质,改变命运;对民族而言,读书可传承文明,播撒科学。所以,孔子一辈子手不释卷,七十多岁还“读《易》,韦编三绝”;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郑成功慨然有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季羡林由衷赞叹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们都把读书变成了生活必需,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因而大得裨益,受惠终生。他们来自不同年代,从事不同职业, 也算是全民阅读的一个缩影,
  ▲                                                       
  (3)【图文转换】阅读下面的“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说明:每个年龄段左边线柱为2021年,右边线柱为2020年)(2分)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6分)
  送刘帅归蜀
  危稹①
  万水朝东弱水②西,先生③归去老峨眉。
  人间那得楼千尺,望得峨眉山见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