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090字。
商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促使毛泽东的人民美学登台献唱的重要文艺事件,该讲话科学地回答了中国文艺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等问题,让高扬“人民性”的“人民美学”得以强调和确认。从此,中国文艺创作有了遵循的根本,中国文艺面貌焕然一新。
电视剧《功勋》便是这样一部彰显“人民美学”的佳作,将现实主义的真实感、人民性和崇高美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为人民英雄立传。该剧以“共和国勤幸”获得者为表现对象,以时代报告剧的方式依次呈现李延年、于敏、张富清、袁隆平等人民英雄的成长过程。该电视剧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人民美学”的成功,这尤其体现在真实性创作原则的弘扬方面。该剧以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民英雄故事为蓝本,以人民共同审美需要为追求,在历史真实、人性真实与情感真实等维度努力彰显浸润真情实感的“人民美学”。《功勋》因为“热爱人民”,人民才会以心交心地热爱《功勋》。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对人民怀有真挚情感是中国文艺的命脉。《功勋》的情感真实尤其体现在“人民情怀”的表达上。在《默默无闻张富清》这一篇章中,人民至上是张富清的信条。“我是党员,群众们都看着呢”,张富清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始终冲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哪里艰苦就往哪里去。几十年间,张富清与人民一起挖水渠、修水库、筑堤坝,为来凤县人民解决了粮食供给问题、水源灌溉问题、通电通路问题。他性格温和,总是以乐观的微笑对待人民。在张富清即将离开来凤县时人民群众自发带着特产来送别,场面是那么地熟悉而令人感动。而这样的感动在剧中俯拾皆是,这种情感是克制而深沉的,真挚且朴素的。人民情怀不言自明。
《功勋》何以打动人心?观众和网民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地反复讨论。叙事紧凑、人物塑造立体、报告剧的形式创新、浪漫主义情怀等观点是主要代表。在笔者看来,这些观点尽管言之有理,但还未触及更深刻的核心原因。如果将此剧比作珠玉的话,那么它的成色毫无疑问属于“人民美学”,“人民美学”即是此剧成功的核心原因。如果将观看此剧的体验比喻为一次饮茶的过程,其中历史真实如同茶汤之色,是表层观感,澄激明亮,色香俱全;而最后的茶的回甘则是情感真实带来的精神升华,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人民美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文艺的历史传统和未来方向。繁荣中国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人民性要求和人民美学立场。“人民美学”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教条,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理论范畴。“真情实感”就是“人民美学”的内涵之一,正因为人民普遍具有真情实感的审美需要,服务于人民需要的文艺创作才应将“真情实感”作为体现文艺人民性的核心原则去自觉践行。《功勋》一剧浸润真情实感的创作,是“人民美学”的生动实践。它的成功实践必将启示更多的优质现实主义创作,在“人民美学”的浇灌下结出更多中国优秀文艺作品的果实。
(摘编自余克东张经武《<功勋>:浸润真情实感的“人民美学”创作》
材料二:
“人民美学”是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进行主观反映、复写。第一,人民生活是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依据。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作为文艺作品的原型和环境,尽管也可以创造出文艺作品,但是这样的文艺作品必然是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相背离的。文学和艺术的创作需要以人民生活的真实和丰富作为创作的主要思想来源,也要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支撑起文艺作品的可欣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民美学”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所显露,从此中国文艺焕发出新的一面。
B.电视剧《功勋》取材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们的生活,具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感、人民性和崇高美。
C.材料一作者认为《功勋》并不是靠叙事紧凑、人物塑造等打动人心的,“人民美学”才是核心原因。
D.文艺作品具有的高度凝练性与文艺创作者长时间观察、体验、思考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富清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出《功勋》对“人民情怀”的表达。
B.以“人民美学”为依据的文艺创作以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自觉践行把真情实感作为体现人民性的核心原则。
C.真实而丰富的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主要思想来源,文艺作品的可欣赏性和可推敲性也离不开人民生活。
D.文艺作品相对不足会导致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得不到充分满足,文学艺术应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3.下列选项中,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申纪兰的提案》单元中,集中讲述申纪兰如何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继而推动妇女解放以及男女平等的经历。
B.在《能文能武李延年》塑造的英雄中除了李延年,更有小安东、八班长等平凡的小人物,他们都是志愿军英雄的代表。
C.在“屠呦呦篇”中,既展现了屠呦呦强大的专注力和细心的品质,也展现其经常走路不看人、丢三落四的一面。
D.《袁隆平的梦》中袁隆平因水稻育种实验导致皮炎难耐,常以开水瓶塞烫熨止痒,但无论何种挫折都无法阻止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探索。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材料对于高中生写作具有启示意义,请简述你的感悟和思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捧在碗里的故乡
余继聪
自从搬进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后,母亲每次回故乡总是会带回一些故乡的土特产,一袋小白菜、土鸡蛋,一小坛腌菜,一块腊肉什么的,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
无论是半袋红薯,还是一把青葱、一把辣椒、一捆小白菜、三五个茄子洋瓜、一块腊肉,都会让我们全家高兴。吃饭的时候,一端起碗,甚至一进家门,闻到母亲带回来的新鲜蔬菜香甜的味道,妻子和孩子都会高兴地说,是故乡的味道。一端起碗,就把故乡捧在碗里,捧在手里了。那种新鲜香甜,那种亲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