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22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麒麟踏雾来
  付淇琳
  麟儿有个奶奶,一个会对着36楼的天空悠悠地唱山歌的奶奶。
  “我还是个姑娘的时候,被寄在青蕤书院念书。有一天,突然来了一帮花花绿绿的人,敲锣打鼓地搬进了隔壁的大祠堂。我觉得好奇怪,忍不住跑出院门,胡乱扯住一个男生的袖子问。原来他们是耍麒麟舞的,下江逃难来的。刚问完就被先生拽回去了,叫我别乱跑。”
  “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一座常年有云雾飘浮的岭南山城就顺着奶奶手指上缠绕的棉线被带出来了。区芸川小时候住在乡下。
  区芸川,就是麟儿的奶奶。抗日那会儿,麟儿的太公,也就是区芸川的辗爹,卷了包袱别了妻女就上前线去了。奶奶的娘干脆卷了包袱,顺着进城的驴车回了娘家。所以奶奶芸川是在进城念书的第二年遇见爷爷的。
  小姑娘嘛,在这种年纪碰上这样的人,心里的蒲公英早已散得漫天漫地。小芸川费尽周章从看门爷爷那儿打听到这男生叫陈轸,又费尽周章地爬上书院的白墙去看他,她早就看准了时机——书院先生中午是要休息的!刚开始她还不太能在中午看见陈轸,只能百无聊赖地坐在白墙上,看远处的山。城是陷在山里的,云雾也多,从远处看,林中的每一片叶都托着一滴雾,轻轻的,嗡嗡的,看得人心里痒痒的。
  在青蕤书院,芸川慢慢长成了高年级。白墙框住的天空时而云雾弥漫,时而甲光乍现,很多同学都休学回家了。人少了以后,先生就不大管这些高年级的女生了,所以出门上街成了她们的常态。芸川也常跟着她们去街上派发抗日传单,甚至还顺船而下到广州游行去了。
  能自由出门以后,芸川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爬上白墙,跟墙脚的少年谈天说地了。光明正大地,两人坐在广场的榕树下。
  “你知么,麒麟这种灵兽能压邪避害,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舞麒麟,就是要呼王者。”
  “那你觉得谁是王者?”
  “谁能赶跑日本鬼子,振兴中华,谁就是王者!”少年还特地扬了扬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少女芸川的爱情发展串起山城风物﹑麒麟舞艺、战争风云,内容丰富,精神厚重。
  B.芸川与陈轸在榕树下谈天说地的情节体现出两人有共同的追求,因而情感逐步加深。
  C.小说以少女口吻、有限视角展开叙述,从个人经历由点到面晕染开去,引向宏大社会背景。
  D.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转换自如,前后中间皆有照应,将一群普通人的故事写得别开生面。
  7.关于文中与“雾”相关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是陷在山里的,云雾也多……”中的“云雾”是少女芸川青春萌动时复杂情愫的具化。
  B.“白墙框住的天空时而云雾弥漫……”中的“云雾”暗示了时局变幻,推动了情节发展。
  C.“元宵节在夜雾的拐角处候着”中“夜雾”为实力悬殊的生死较量渲染了热烈悲壮的氛围。
  D.小说标题“麒麟踏雾来”中的“雾”既指岭南山城特有的气候环境,也是对战争的隐喻。
  8.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麒麟”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内涵。(6分)
  9.这篇小说散文化特点明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物象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循着
  湖北省鄂西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踩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