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82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飞飏
  李春雷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秋,李白行游燕山,作名篇《北风行》。其中有佳句如斯,极尽燕地苦寒和战事残酷之意。
  轩辕台,今何在?
  恰好位于举行北京冬奥会的主场馆所在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和北京市延庆区之间。这一带,皆属燕山。
  燕山,系华北地区北部的天然屏障,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张家口等均为长城重要关隘,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最东端之山海关,更是咽喉所在,号称“天下第一关”。
  常常的,凝视着燕山的燕字,我疑云满腹。燕之名,来自谁?
  为了打开这团疑雾,我查阅不少史书。令人意外的是,关于这个问题,文史资料极其稀少。经过反复比对、相互佐证,得出了一个大概:商代,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一带,曾有一个匽国(也作郾国)。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召公奭于此地,史称燕国。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十分吊诡的是,查询现有记载,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战国七雄之燕国,在当时并非此名,而是“匽国”或“郾国”。
  史书何时始称燕国呢?
  六国统一之后。
  为何改称燕国呢?
  据多数专家推断,“医”“郾”与“燕”字音义相通,相互假借。《说文解字》曰:“匽:匿也,妟声”,“妟,安也,从日、女”,其本意为“黄昏时与女眷相聚而欢”。比喻幸福安逸。“燕”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即燕子貌相:鸟头、长而尖的翅膀、尾巴分叉。这种候鸟的最主要特征,便是在巢内呢喃相亲。
  燕字的另外寓意,便是春使者和吉祥鸟,进而表示生活美好、邦国安宁。
  周朝开国时,最大功臣有三人,即周公旦、姜公尚和召公奭。那么,为何将功臣之首的召公奭封于距离都城最远的燕地呢。
  答案只有一个:国之屏障、无比重要。
  既希冀幸福温暖,又呼唤和平安宁。燕,蕴含着多么美好的理想啊。
  但是,两千多年来,燕地,恰恰是苦寒、战乱之地。
  秦统一之后的第一场农民起义的引信,由此拉响。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和九百名民夫,被送往燕山深处的渔阳戍边,适逢大雨,不能如期赶到。按照秦律,逾期当斩。为了求生,揭竿而起,从而导致了秦王朝的崩溃。
  唐朝的衰亡,也由此开启。安史之乱,不言而喻。安禄山的盘踞之地,就是燕山山脉周围,而他称帝的国号,竟也是“燕”。
  公元936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燕山山脉为中心的幽云十六州与契丹,自称“儿皇帝”。从此,中原北门洞开,遗患无穷。北宋覆灭,主因在此。
  公元1211年至1215年,蒙元军队三次围攻金中都(北京),主力都是翻越燕山山脉,灭金之后,再灭南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善用对比,如写燕山历史的动乱与当下的安定、开头诗境的苦寒沉重与结尾化身为燕的自由轻盈等,使得情感更加鲜明丰富、感染力强。
  B.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了燕山的历史变迁,其中既描写了历史上的动乱不安,也描写了当下燕山的和平、美丽、富裕。
  C.文章描写了2022北京冬奥会的欢乐场景,这既是本文的现实出发点,又饱含作者对中国国力强盛的赞颂、对世界和平共处的期待。
  D.文章段落大多短小,亦有不少单句成段之处,这样安排既可加快节奏、渲染紧张的气氛,又能使语言简洁凝练。
  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3.文章开头部分写燕山的重要地理位置与“燕”字的由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走,去看看那湾长江
  ①清明回老家,去父母青草荫荫的老坟前敬杯水酒,点把香烛,插几串清明吊。站在半山放眼一望,就见不远处,从三峡冲出来的长江,到那里已放缓了脚步。春日阳光下,那湾波光粼粼的江水,如一枚亮亮的眸子,骤然就叫我有些动情。心里便骤起一念:既已回来,怎能不专程去看看那湾长江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