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90字。
古代诗歌阅读——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庙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①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②。
[注]①翊戴:辅佐拥戴。②“欻忆”句:欻,忽然。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屡入”说明杜甫多次拜谒诸葛庙,体现诗人对诸葛亮景慕之深。
B.“君臣”两句由实入虚,由眼前之景转为追溯诸葛亮的一生功业。
C.“虫蛇”两句,描写庙内荒废破败,隐含了作者内心的伤感之情。
D.“欻忆”两句化用典故,表现诗人要学习诸葛亮超然物外的精神。
2.学者陈贻掀认为杜甫有“诸葛亮情结”,请结合本诗与《蜀相》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访山人
戴叔伦
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不辞路远去拜访山中客,足见两人情谊深厚。这在下文可得到印证。
B.诗歌二至四句描述了两人相见后的情景,和谐融洽,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共惜鬓边华”暗含时光流逝而壮志难酬的悲伤,令诗歌感情为之沉郁。
D.归途中碰到残雨、溪水上漂着落花,这些春天习见物事照应题中“春”。
2.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都出现了“童子”,但两者身份及其在诗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②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因谗被贬赴任柳州刺史途中。②射工:即蜮,古代相传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江水南流一直隐入茫茫云烟,黄茅遍地丛生,环境荒凉恶劣。
B.颔联写雨过天晴可见象迹,阳光和暖可见蛟涎,奇特的景致让诗人欢愉兴奋。
C.“华发”指花白的头发,“岂容华发待流年”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D.本诗将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意境,突出了情感主旨。
2.好的诗句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赏析颈联有何妙处。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高台
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