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7270字。
第一学期12月语文阶段测试卷
一、积累应用及整本书阅读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悠悠我心。(曹操 《短歌行》)
(2)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 •赤壁怀古》)
(3)《劝学》的第三段论述学习的重要作用,其中作为该段分论点的语句是 , 。
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5 分)
费学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阐述了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有人认为,当下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员流动加大,三口之家普遍存在,“差序格局” 所依赖的“地缘”与“血缘”关系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不适合用“差序格局”来定义了,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请根据你对“差序格局”的理解,谈一谈你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
①千百年来,“偏见”一词一直是带贬义的。在人们心目中,偏见就意味着错误,是思 想认识的大敌,因此,人人都不应当有偏见。偏见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各个领域 的思想家无不以扫除偏见为己任,以便达到无偏见的认识。在人们心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 的观念:偏见是应当消除而且是可以消除的。
②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各种相关理论特别是哲学真理观的发展,传统 的偏见观开始动摇,人们日益意识到偏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科学史家萨顿经过一番考察后 指出:“即使是掌握最伟大真理的英雄,也不能完全摆脱偏见的束缚。”美国哲学家桑塔亚 那则提出:人的见解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上的差异必然要导致偏见的产生,因此,“理 智是充满偏见的”。对传统偏见观抨击得最激烈的,当推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在伽达 默尔看来,偏见不同于错误,“偏见”不应当是贬义词,然而历史上人们总是对偏见口诛笔 伐使偏见蒙受了千百年的不白之冤。伽达莫尔明确提出:现在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③现代思想家十分注重对偏见根源的探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 有条件的,人对事物的理解要受“理解的前结构”的制约,如社会文化背景、传统观念、 风 俗习惯和他所从属的民族心理结构等等,这些因素在理解活动中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 从 这个角度来说,偏见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
④伽达默尔认为,偏见是人的历史存在状态,是一切理解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偏见 是 人的视界,真正的理解过程是视界融合的过程,即解释者的偏见与被解释者的内容相融合并 产生意义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合理的偏见”, 另 一 类 是“ 盲目的偏见”。合理的偏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它是由历史传统造成的,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中,传统是我们无法超趣的东西,而接受了传统也就意 味着看问 题有了自身的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因此合理的偏见是无法避免也不应该避免的。 而盲目的偏见则是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轻率下结论等原因造成的, 这种偏见是应当克服而且是可以克服的。
⑤许多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接 受的东西,而语言又带有民族性。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本身就是浓缩的价值判断
3.第②段划线句中“平反昭雪”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4.第②段引述了三个人的观点,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
5.第⑤段提出“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本身就是浓缩的价值判断”,请另举一例,并简要阐释。(3分)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7.在现实生活你遇到过“偏见”吗?请举例谈谈你对“偏见”的思考。(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15 分)
北京,南京
侯发山
①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②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