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
晨读晚练手册第1天.docx
晨读晚练手册第2天.docx
晨读晚练手册第3天.docx
晨读晚练手册第4天.docx
晨读晚练手册第5天.docx
晨读晚练手册第6天.docx
晨读晚练手册第7天.docx
新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晨读晚练手册第1天
晨读
一、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论语(十二章)》)
情境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 ), ( )”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 )。
(4)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来提升自我,反思自我。《<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 ( )”两句话告诫弟子,既要学习榜样,又强调要进行自我反思。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住方面提出了要求,这两个句子是“( ),( )”。
(7)“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的思想在《〈论语〉十二章》中表述为:“( ),( )”。
(8)《<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弟子们要多读《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可以“( ),( ) ”,意思是可以团结群众,针砭时事。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
(10)《<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
……
新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晨读晚练手册第3天
晨读
一、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屈原列传(节选)》)
情境默写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
(3)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 ),( )。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 )。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虽然内容细小但含意却极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 ),( )。
(8)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 ),( )”这三方面。
……
新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晨读晚练手册第7天
晨读
一、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六国论》)
情境默写
(1)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 )。”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 )”11个字。
(3)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 ),( ),( )。”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 )。
(5)《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 )。
(6)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 ),( ),( ),( )”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
(7)《六国论》中记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 ),( ),( ),( )。”前人筚路蓝缕,辛苦创下的基业,后人却不珍惜。
(8)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 )。
(9)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中便引用“古人云:‘(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