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70字。

  曾都区 2022   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 12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命题人:何春杰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答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 题卷上无效。
  一、文学作品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12 分)
  秋  意
  秋意,古城为上,山野次之。
  街巷里游荡,触摸活泼泼的市井生活,也能感受到秋意。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 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 些陈旧了,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裸露出藏青色大砖。几位老先生在 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
  太阳暖融融的,眼中一片黄,稻谷之黄,树叶之黄,土地之黄。水里游鱼晃动,偶或掠过飞 鸟的影子,大雁南徙。小时候常常躺在草地上看那些鸟儿,秋意如水,洗尽人心的浊气。
  秋意在各色瓜果里。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 开始泛红,柿子渐次发黄变软,还有白海棠和木瓜,累累如浓荫匝地。后山的栗子树枝繁叶茂,板 栗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
  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秋分之后,草 也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太阳斜射,远远望去,像是 倒插的淬了火的宝剑。
  有一年沿河游荡,从人家屋旁摘下芭蕉叶,在飞花的香蒲中闲卧。两岸水草茵茵,翠鸟和 白鹭在其间出没。天高而云稀,太阳挂在半空,风吹树枝斜斜地荡漾秋叶,朦胧间依稀传来湿漉 漉的耳语。醒来时,渐近黄昏,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
  夜里借宿在一户农宅,以门板竹床搭一通铺,躺在上面闲话。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润,忍不
  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静听虫声,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融化了肉身。觉出万物勃发 生长,又觉出万物成熟的恬静。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
  几个人与秋意、夜色一起游荡在长林丰草之间。 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 过,寒意料峭,是秋夜的凛冽。明月高悬,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 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那一夜秋意萧索,然萧索中分明有着肃穆以及不动声色的沉潜,安定稳重,承载万物。
  1.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欢悦活泼、欣欣向荣,作者笔下的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 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作者笔下“秋”的特点,可以用自己的词语,也可以用文中的词语进行组 合。)(2 分)
  2.文章第 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3分)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描写秋,从空间上看由城内写到城外,从内容上看有景物有人事,从时间看有白天有夜晚。
  B.本文语言清雅含蓄,短句、长句和整齐的排比句交错使用,有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
  C.文章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方面描写秋,生动细致地写出了作者对秋独特的细腻感受。 D.这篇文章朗读时应该用慷慨激昂、热烈活泼的语调读出作者对秋的热爱之情。
  4.结合文章内容,补充完成下面这首小诗。(4 分)
  秋意在街巷游荡
  它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
  从钟鼓楼里游过来
  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秋意为山野上妆
  它替稻谷、野菊、秋梨晕染上深深浅浅的黄 它帮葡萄                    
  秋意如水,洗尽人心的浊气
  秋意         ,                   
  (二)阅读《野猫记》,完成 5~9 小题。(16 分)
  野猫记
  我对邻居的负评,因为野猫发生转折。
  我们住一楼,门前有个下沉式小花园。我疏于打理,只种了一层敷衍的草皮,斑秃似的生
  长着。邻居家利用这块空地,搭建了半间玻璃房,剩下的地面铺满瓷砖。他家养了巨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