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9730字,答案扫描。
宜春市2023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美育立人"思想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光潜、郭沫若等,他们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西方席勒、康德、叔本华、尼采、杜威等文学家、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立人"思想。在启蒙与救亡的多重变奏下,他们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地位与尊严,倡导以国民性改造为重点的"立人"思想。
笔者认为,"美育立人"思想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内在的教育功能与外在的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内在的教育功能,即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审美意识,发展个体的美好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功能是非功利性的、个体性的,它基本上延续了中国古代诗教对君子人格塑造的美育观点。外在的社会功能,突出表现为改造国民性。即主体以现代人格精神的提升来超越自我,融入集体,将审美与启蒙、救亡等上层建筑融合,通过唤醒人性觉醒、号召政治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外在的社会功能是中国传统诗教所没有的,是现代"美育立人"思想更加深层的诉求,它是实用的、群体的、社会层面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
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担负了思想启蒙、救亡图存、国民性改造、培养完全之人物,乃至建立美好现代国家的重任。
"立人"思想的现代性,表明它不是西方文学、美学的简单翻译,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传承,也不是艺术层面的简单问题,而是由文学、美学指向的共同性社会实践。一般而言,以乳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导致中国古代重伦理教化的美育思想,抑制、排斥个体审美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培养封建社会的顺民,塑造了一种委曲求全、退避忍让的国民性,缺乏独立的人格,缺乏充满想象力的创造性,导致封建社会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那么,与之相反,以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郭沫若、朱光潜等为代表的近现代知识分子,正是在国民性改造、迫切呼唤个体的觉醒、要求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基础上,一致探索"立人"。
如果说中国传统诗教的特征是以儒家为主的儒道互补精神,突出封建社会道德修养的提升、君子人格的涵养,并以感悟和体验为美育方法,突出自然美、艺术美对人的感化;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的"美育立人"思想则侧重人生与艺术相结合、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审美理想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由上可知,与中国传统诗教观的美育理念相比,中国现代“美育立人”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实践更加多元、目标更加宏远。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受到中国现代文学家、美学家的一致关注。从梁启超提倡的“新民”、王国维认为教育要培养“完全之人物”、鲁迅致力于国民性改造、蔡元培认为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到郭沫若的文艺要有功利性、朱光潜的"完人"理念,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摘选自冯能锋、唐善林《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元培、鲁迅、朱光潜等现代名家具有现代性的"美育立人"思想,是因为他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B.外在的社会功能基本上延续了中国古代诗教对君子人格塑造的美育观点,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
C.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代特色鲜明,"立人"任务艰巨。
D.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得到学者关注,因其发展过程曲折而更加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列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美育立人"思想的代表人物,然后分析"美育立人"思想的功能、内涵,分析由浅入深,论证思路清晰。
B.文章第四段在探讨"美育立人"问题时,将中国传统诗教思想与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做对比分析,突出了中国现代“美育立人”思想的意义。
C.文章提及诸多中外思想名家,并引用或概括了梁启超、王国维、郭沫若等代表人物的"美育立人"思想观点,内容详实,严谨可信。
D.文章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为论述中心,旨在高扬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并对塑造退避忍让人格的传统诗教观予以否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观点中不属于中国现代“美育立人”思想的一项是(3分)
A.“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B."革命只能产出革命,决不能产出改良政治。"
C.“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D.“艺术可以统一人们的感情,并引导着趋向同一的目标去行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伴随长寿时代的到来,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也带来了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党对老龄事业和老龄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综合养老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关心老年人文化需求、生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