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21160字。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召唤结构"是伊瑟尔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里面包含着某些否定和空白,只有读者阅读才能填充这些空白和否定。这样,读者就能被文本的结构所召唤,并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出再创造的才能。“召唤结构”是具有丰富潜能性意义的文本形式,是文学文本实现多重审美价值的结构方式。空白是一种动力因素,是“一种寻求缺失的连接的无言邀请”。阅读者在填补种种空白的过程中,实现了同文本作品的交流和沟通。同样,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否定也是一种激发读者建构想象的力量。读者原有的认知习惯、方式往往遭到否定,进而去建立新的认知模式。
“召唤结构”对于文学活动主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召唤结构”强调文本的意义生成在于读者填补文本的空白。那么,首先促使作者为读者阅读的文本提供空白,为召唤读者创造无数“第二文本”提供足够自由空间。其次引导作者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而从事开放性的文本创作,充分考虑读者的审美需要和实际欣赏水平,进而在文本被读者认可和接受中实现文本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要以不同方式"实现"作品,要穷尽文本审美意义的潜能,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审美教育。否则,缺乏阅读经验和文学修养的读者将无法“填充”空白,文本意义的生成在读者阅读实践过程中也将难以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摘编自刘涛《解读伊瑟尔的“召唤结构”》)
材料二:
“音为知者珍,书为识者传。”中国古代诗论一向特别重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清醒地认识到作品能否引发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接受主体的功能。刘勰曾经很简括地指出:“书亦国华,玩绎方美。”作家应当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国华”式作品,但要使这种作品的美感由潜在的可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引用马克思说的话是为了说明读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审美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成文本意义。
B. “书亦国华,玩绎方美”“三分诗,七分读”说明作品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读者的积极能动性。
C. 中国古典诗歌对空白美这种极境的追求和中国古代诗论家对空白美的审美认知都体现着一定的哲学共识。
D. 中国古代作家并不重视完整文学意象的创造,而更重视通过精选少数最富于个性和暗示性的节目让读者去感悟。
2. 下列对“召唤结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召唤结构”是一种文本形式,它可以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才能来实现文学文本的多重审美价值。
B. “召唤结构”中的空白让每个读者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作品,穷尽文本审美意义的潜能。
C. “召唤结构”就是要使读者否定掉原有的认知习惯、方式,接受作者本来的认知。
D. “召唤结构”只是针对读者提出了审美鉴赏的要求,并没有针对作者的创作提出要求。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就包含着对我们已有认知习惯的否定。
B.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明读者对文本解读的多样性。
C.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明了诗人严谨的写作态度。
D.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隐者的行踪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4. 中西方在对审美接受的研究方面都重视读者的作用,但也有不同。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这些不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中国古代作家并不重视完整文学意象的创造”错误,中国古代作家并非不重视完整文学意象的创造,只是通过“精选少数最富于个性和暗示性的节目,把它们融化成完整的文学意象”。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鸟群(节选)
周晓枫
鸟是灵异之物,有别于其他,鸟持有某种神秘的身份:它创造,它飞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说话,它是唯一能摹仿人类语言的生灵,如果愿意,它的旅迹可以横贯地球的两极——鸟是神的拟态。人们想象中的天使,就是根据人与鸟的结合形象设计而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