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9200字。

  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请你在做题之前仔细阅读下列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回答第Ⅰ卷(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它温文尔雅、贵和持中、风流蕴藉、潇洒飘逸,为历代书家所瞩目。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儒学精神。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②《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
  ③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世族门第成为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书法的发展处处彰显儒学精神。书法在各家族中没有成为纯粹的艺术,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并按照家族儒学精神的引导向前发展。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是颍川钟氏,这个家族是非常典型的儒学世家。在书法上,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他将隶书的草化、扁平、波磔等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处理,使书法向着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这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
  ④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因为有这种建功立业、济世安民的儒家思想,王羲之的书法才能既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同时又能自觉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有所抑制,努力向着“思处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中和气象发展。所以,王羲之书法的主体是行书和楷书,偶尔出现一些行草书,其表现和张扬也都有一定的韧性,不是放手流便、一任纵横。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⑤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
  (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晋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高峰,它的主要特点是温文尔雅、贵和持中、风流蕴藉、潇洒飘逸。
  B. 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对汉末书法中出现的书法家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进行严厉批判,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
  C. 魏晋时期,书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有钟氏王氏等世家大族的存在。
  D.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他的书法,有儒家思想精髓,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其中,道家思想相对突出,是主要因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提出主要观点:魏晋书法成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其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儒学精神。
  B. 文章论述赵壹对“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的严厉批判,主要是论述书法的发展要有厚重的思想基础,要尊崇儒家思想;赵壹的观点和批判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
  C. 钟繇和王羲之是魏晋最著名 书法大家;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有力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系。
  D. 选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全文主要采用了“对照式”的论证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汉时期书法被视为“小道”“末技”,这导致了汉末书法发展出现一种现象,研习草书却不顾儒家典籍和思想。
  B. 东汉辞赋家赵壹谨守礼法,他重视书法的思想基础,他的观点对魏晋书法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 汉魏之际最有名气 书法家族是颍川钟氏,钟氏家族的代表则是钟繇。钟繇在书法上影响很大,一是因为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二是钟繇是当时世族门第,这个家族是非常典型的儒学世家,是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
  D. 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境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书法家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错误。由原文“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可知,“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是“士子们”而不是“书法家们”;
  C.“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有钟氏王氏等世家大族的存在”错误。由原文“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世族门第成为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书法的发展处处彰显儒学精神。书法在各家族中没有成为纯粹的艺术,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并按照家族儒学精神的引导向前发展”可知,原文只是说“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世族门第成为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并没有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有钟氏王氏等世家大族的存在”。
  D.“道家思想相对突出,是主要因素”错误。由原文“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可知,儒家思想是主要的。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