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320字。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中二年级目标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23.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阶级产生以前,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先是原始群居,以后是氏族,继而发展为部落。这些组织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但在阶级和国家产生后,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出现了重大差异。地中海沿岸国家,特别是古希腊,人们生活在多岛的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很早就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这种流动性很强的生活方式,强有力地冲破了蒙昧时代的血缘纽带,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与地中海沿岸国家不同,中华民族是在一块广袤的大陆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其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有别于古希腊。中华民族栖息的这块东亚大陆,有无数河流、湖泊,有高山峻岭,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因此在先民的眼里,中国就是天下。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却相当狭小,很早就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定居农业生活。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即使从野蛮进入到文明阶段以后,亦无法冲破人类原有的血缘关系,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被长期保留下来。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当然,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与文明时代的血缘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原始民主制的基础,而后者则是阶级专制的基础。从现存文献和地下发掘材料看,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根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周王室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周公”;分康叔以“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崎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这里所说的氏、族、宗就是宗族存在的证明。由此看来,西周建立以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摘编自王连升《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材料二:
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而人类只有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方能创造并发展文化。人类社会组织的演变趋势,大体上是由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古希腊便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典型。然而,中国的社会结构虽发生过诸多变迁,但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制度及其遗存却长期保留,这与中国人的主体从事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有关,也使得中国跨入文明门槛以后,氏族社会血缘纽带解体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社会在阶级产生以前所走的道路大体相同,从原始群居到部落,其组织无一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
B.根据史书记载,西周统治者在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宗族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C.在宗法制度下,天子代表天帝治理天下土地臣民,是整个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则是所有臣民共同崇奉的宗主。
D.秦汉以后主要通过荐举和考试制度选拔、任用行政官员,这为有才华的平民提供了一条进身之阶,堪称历中的进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B.文献研究与考古学相结合,对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C.古希腊实现了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转变,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
D.春秋战国时宗法秩序呈瓦解之势,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奠定了历史基础。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乡土中国》:“中国的血缘社会是指用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
B.《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C.《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D.《春秋繁路•顺命》:“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
4.“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出自《后汉书•韦彪传》,在古代影响深远。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名言加以分析。(4分)
5.宗法制对中国而言有哪些利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忆萧红【注】
许广平
我们在上海定居之后,最初安稳地度过了一些时,后来被环境所迫,不得不度着隐晦的生活,朋友来的已经不多,女的更是少有。我虽然有不少本家之流住在近旁,也断绝了往来。可以说,除了理家,除了和鲁迅先生对谈,此外我自己是非常孤寂的。不时在鲁迅先生出外赴什么约会的时候,冷清清的独自镇守在家里,幻想之中,像是想驾一叶扁舟来压下心里汹涌的洪涛,又生怕这波涛会把鲁迅先生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