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40字。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登高》教学设计
  学科年级 高中语文必修三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2.掌握提高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体味传承杜甫忧国忧民、忧国伤世的伟大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诗歌抒情方式之借景抒情。
  2、难点:体味传承杜甫忧国伤时的爱国情怀。
  三、学情分析
  在《登高》之前,已经学习过杜甫的诗歌,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诗歌解读的方法和体味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本节课主要结合以前鉴赏诗歌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本诗抒发的情感和抒情方式。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重在由抒情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意境,通过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继而把握作者的感情。
  五、教学方法设计
  诵读法 (音读,意读,情读),自主合作讨论法
  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自组合作来理解诗歌主旨和抒情方式
  利用多媒体展示(剪辑插入音频,视频,幻灯片展示)。
  六、教学过程设计
  《登高》实录
  (一)导入
  师:一千多年前的一个重阳节,有一位老人,他老眼浑浊,步履蹒跚,跌跌撞撞。满身疾病地站在中国的长江边,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百感交集,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凌云壮志,却只能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生活,最终“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他是谁?
  生:杜甫
  师:的确,他就是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杜甫。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公元767年和杜甫一起“登高”。
  (二)齐读感知
  师:《登高》被誉为“古今独步,七言律诗之冠”,这首诗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我们齐读正音断句,体会诗歌顿挫之美(出示幻灯片)
  生: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师:节奏,声韵,对仗体现出来的音乐美令人叹为观止。它体现了杜诗风格的顿挫之美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体会杜诗在情感上的沉郁之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