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440字。
文言文阅读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君子之自行也,幼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庸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于子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殆未能也。”墨子曰:“不唯鸠王不知瞿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瞿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荫,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金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道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胫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锁,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颁,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敕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B.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C.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D.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拜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的“见”意思不同。
B.万乘,一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万乘”在文中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君”。
C.三王,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大禹、商汤王、周武王及周文王的合称。
D.殆,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与《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中的“殆”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谒见齐景公,齐景公送给他床丘作为食邑。孔子不肯接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无功不能接受俸禄,并立刻催弟子赶紧到廪丘。
B.公上过到越国游说,越王欣赏墨子,想把大片土地和百姓分封给墨子作为他邀请墨子到越国的条件,公上过回去禀告了墨子。
C.秦国的鄙野之人为一点小利不惜与自己的弟兄们打官司的行为与墨子的“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D.石渚在追捕杀人犯时,发现罪犯是自己的父亲,他面临忠与孝的两难选择,虽然国君宽恕了他,但他为成全义而选择了自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
②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
(5)“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文中的孔子、墨子和石渚对“义”的理解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
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巩,字子固。是时宋兴八十馀年,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
其材虽不大施,而所治常出人上。为司法,论决重轻,能尽法意。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告,故盗发辄得。有葛友者,屡剽民家,以名捕不获。一日,自出告其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