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090字。

  9.《说“木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不但“木”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B.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潜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C.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D.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地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的鲜明形象。
  2.下列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 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2)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 的诗歌语言?
  (3)“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 是一字千金。
  A.传颂 精妙 几乎 B.传诵 精致 简直
  C.传诵 精妙 几乎 D.传颂 精致 简直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精力的事业。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心境澄澈,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C.这部作品可贵之处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是这样,如果劳动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而不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孩子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能力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4.下面四句诗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B.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D.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①,海燕双栖玳瑁②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