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9090字。

  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全国甲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植物审美是中国美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先秦以来的植物审美传统形成了比德、移情、畅神等基本审美模式,随着宋代理学的兴起,植物审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将比德、移情与畅神植根于清明的理性上,从而丰富了植物审美的理论内涵和哲学品格。宋代植物审美是古代植物审美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所体现的美学精神空灵生动、亘古常新,在现当代植物审美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②宋代植物审美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对岁寒之美的欣赏,这是继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后,再次从性理之学上对其加以理论的自觉重构,并成为宋代流行的审美精神,也是后世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的鲜明体现。“岁寒三友” 的称呼出现在宋代。宋人林景熙《王云梅舍记》云:“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对梅花的欣赏在宋朝达于极盛,且多与“孤洁”等相关,如辛弃疾《临江仙探梅》“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与花的形态相比,更注重其精神。对岁寒及与此相关的幽独精神的推崇成为宋代植物审美中的重要风尚,造成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③首先,从自然气候环境来看,宋代出现的对寒林雪景的审美和艺术表现潮流与当时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梅花在宋代被称为花中之魁与其时气候变冷有重要关系。北宋后期,开封常出现冬天极寒、春秋寒等恶劣气候,气候环境的变化也会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感受和艺术表现中。
  ④其次,从社会环境来看,岁寒美学也与社会家国和个人的遭际相关。气候的变化引起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等社会环境的变化,自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感受、艺术表现乃至哲学精神。尤其在北宋灭亡后,文人多借荒寒之景写民生疾苦,表救世之心,寄一己之肠。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其中包含着中国文人最深层的生命体验。
  ⑤再次,从哲学层面来看,理学赋予宋代岁寒美学不同的哲学精神。晚唐形成的禅宗美学对岁寒之美有一定的影响,理学又为宋代岁寒之美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念。宋人尚理,理与天地之性密切相关,天地之性即生物之性,天地之理即生生之理,植物的岁寒之美即与天地生生之理有重要关系。理学家善“就草木来证明宇宙”,他们认为,万物生意即天地的生生之意,生生之意四时皆有可观,然最可观之时,即是天气严寒之时,天地一阳初生,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于岁寒之时更见生生之意,这一思想对宋人植物审美有很大的影响,表现在四时中尤其推崇对“寒”意的审美,如对寒梅、寒林、雪景的欣赏。
  ⑥这种岁寒精神既体现在对植物的审美中,也体现在人生态度中。人处于困顿时,求无可求,得无可得,万念俱泯,心中寂寥,也最容易见出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自我的本来面目,其内心可能更坚定。由此可见,在大自然的冬天与人生际遇的冬天最易见出那一点仁心。岁寒精神是在困顿中见出一丝生意,是自然、人生和社会中的仁心和元气的发端处。正如黄庭坚在《画墨竹赞》所写:“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⑦宋代植物审美中体现出的突出特点,如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感通之力、天人之际的岁寒之心和人由此所体悟到的不改之乐,在现当代植物审美文化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丁利荣《宋代植物审美中的草木精神与天地气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以来的植物审美传统形成了比德、移情、畅神等基本审美模式,宋代植物审美在传承中有发展。
  B.孔子是我国最早对岁寒之美进行欣赏的人,他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便是证明。
  C.气候环境决定了中国文人最深层的生命体验,他们欣赏荒寒幽寂之景,有顽强的生命力。
  D.从哲学层面上看,晚唐形成的禅宗美学和理学都对宋代的岁寒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宋人推崇“岁寒三友”为例,论证了欣赏岁寒之美是宋代植物审美的一个重要特点。
  B.文章主体部分从自然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哲学三方面展开,剖析了宋代推崇岁寒之美及幽独精神的原因。
  C.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阐述观点,不仅加深了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也使论证更生动形象。
  D.文章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方式,论述了宋代植物审美中的草木精神与天地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对梅花的欣赏更注重其精神,由辛弃疾《临江仙》“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可见一斑。
  B.梅花之所以在宋代被称为花中之魁,是因为气候变冷,汴京常出现冬天极寒、春秋寒等恶劣气候。
  C.拥有岁寒之心,使苏轼在被贬黄州的人生困顿时期见出世界和自我的本来面目,内心变得更坚定。
  D.宋代植物审美中体现的美学精神在现当代植物审美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眼下,河北省景县全县10万亩红高粱喜迎丰收。正值高粱成熟收割季节,在王谦寺镇马贾庄村,当地农民正组织农机加紧收割。田地里机声轰鸣,多台农机来回穿梭,一片丰收景象。据了解,10万亩高粱产生的收益惠及该县110个村2万多名种植户,刨去各种成本,仅高粱种植一项就可为农民增收1.6亿元。下一步,景县将继续把高粱作为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