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1820字。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学或艺术学,都离不开对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探讨。
对于“美是什么”的探讨在以往的美学研究中一般更侧重于理性的、抽象的思考和归纳,而忽视感性的、直觉的体验和想象。美和道一样,是无形的,是抽象的,它不是具体的实相,而是感觉对于外物的体验,心灵对于世界的映现,是心物相合的结果。由于心物不是恒定的,无论是心或是物都是变化着的,这就决定了美的映现并不是恒定的,而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必要的条件。美既不在心,也不在物,而是心物感应的结果。如王阳明论“岩中花树”: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同样的事物对于不同人的意味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候对同一个人也是不一样的。诚如“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这句诗体现的正是年年岁岁乃至每时每刻的变化,宇宙间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句诗中体现的是生命的倏忽易逝以及那不可挽回的时光,作为承载心灵的生命也不可能恒常不变。而恰恰在无常和多变中,心灵和外物在某一时刻的遭遇和互鉴,显现出了永恒的美。无论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还是“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都是美在艺术中的在场和呈现。
因此,我们可以说伟大的艺术可以照见美、确证美、表现美,让本来没有实相的美在可感的艺术中得以存现。也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是美得以存现的精神化之客观物。美是艺术价值的永恒证词。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完全等同于美,或者说没有一样事物是全美。美只是它自己,它既不是物也不是心,但是它可以在物也可以在心,它可以存现于物也可以存现于心,美通过心物相合向我们敞开其全部意义的同时,赋予人最充分人性化的生命体验。因为让美存现于心灵,是人性本能的追求。唯有在充分人性化的审美体验中,人才真正体验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才切实地感到自己不是低级的生命现象。
美存现和敞开的过程就是意象生成。美本身无形无象,但可以通过有形有象的事物,通过意象生成显示其自身。美通过心灵而得以显现,显现的具体形式就是心象,也就是意象。这就好比人的力量要显现,可以通过拳头,但我们不能说拳头就是力量,但没有拳头,力量就无从显现。力量之为力量,总要找到一个显现其自身的方式。对于美的理解和把握,仅仅依据知识性的、概念性的认知是有限的,仅仅依据理性和抽象的思维是无法把握的,无论是美的研究还是美的创造都离不开体验和亲证。“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美学研究和美的创造也如此,都不能得来于纸上,而是躬行亲证的结果。
(节选自顾春芳《美的存现和敞开就是意象生成》)
材料二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解的一项是( )(3分)
A.美学研究不应只侧重于理性的、抽象的思考和归纳,还要重视感性的、直觉的体验和想象。
B.艺术是美得以存现的精神化之客观物,美的存现必须依赖于艺术,美通过心物相合敞开意义。
C.真、善、美分别是科学、实用、美感的态度的最高目的,都是人所定的价值,带有主观性。
D.朱光潜认为美感活动是无所为而为,人主宰自己的心灵,美感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引用王阳明与朋友讨论“岩中花树”的事例,论证了“美既不在心,也不在物”的观点。
B.伟大的艺术如《兰亭序》春江花月夜》不仅照见美、确证美、表现美,而且成为“美”本身。
C.人只有真正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才会拥有充分人性化的审美体验,感受自己生命的高贵。
D.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在美感世界中,事物纵然孤立绝缘也具有意义,也能在本身现出价值。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B.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
C.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D.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宗白华)
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安德烈公爵在卫国战争中受了致命伤之后,仰面躺在战场上,在寂静的空气里,他望见了一片蓝天,于是便想“我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天空竟是如此高远?我终于发现了它,我是多么幸福啊。”安德烈发现了高远的天空,感受到幸福,认识了“美”。安德烈的感受,符合怎样的审美原理?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街香羊肉馆 聂鑫森
夕阳西下,风清气凉。
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朔方宾馆。他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