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1150字。

  2023年5月杭嘉湖金四县区调研测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是中国古典诗歌美育?中国古典诗歌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区分。广义的中国古典诗歌美 育是指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这个审美对象进行的一切审美活动。狭义的中国古典诗歌美育主要是指在 学校情境中,通过施教者的自觉意识和明确目的,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定情境,在真实的审美体验 中使作为审美对象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把中国古典诗歌的潜在价值 转化为一种活生生的精神力量,对受教者进行定向培育的、兼顾感性具体的个体精神的塑造与民族 群体精神的培养两方面作用的教育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美育的深层价值有哪些?在超越千年的诗歌传统中,中国古典诗歌超越了对个体 情感的小我叙述,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回应关于历史和社会的宏大命题。孔子言诗可以“兴观 群怨”,确定了诗歌的作用和基调;两汉设乐府广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歌谣,生动地 记录了时代历史和人文关怀。古代诗人创作诗歌时,是带着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自己深切的生活 体验并融入个人的理想志趣的,诗歌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人文情怀和哲学智慧。
  除历史人文价值之外,中国古典诗歌美育的深层价值还体现为哲学意味价值。中国古典诗歌美 育之所以极具价值,是因为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具象化地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诗歌作品深处蕴藏着滋养中华民族千年的既古老又现代的“根文化”,即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儒道释文化。中华文明以儒家思想为其主干,又吸收了道家、佛家等多家思想流派,形成了有机统 一的整体。这在古典诗歌中体现得十分鲜明。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被称为诗仙,王维被称为 诗佛,正好大致对应了儒、道、释这三家思想流派。可以说,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背后的诗人们创作 诗歌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诗人与中华民族传统根文化的对话、交往和再度阐释的过程,而且将自己具 体的现实的生命体验参与其中,使中华民族传统根文化活化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物质极大丰富、世界纷繁复杂、时代滚滚向前、工具理性大行其道 的当下,中国古典诗歌背后深厚的哲学思想能够穿越千年,契合了当代人的审美理想,符合时代特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
  性,能够启迪现代人与古代诗歌创作者对话,建立起心灵相通的审美关系。用诗中的哲思启迪我们 的智慧,应对复杂问题,提升人生境界,获得一种超越和心灵的自由,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具 有深层次的审美价值。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古典诗歌丰富的哲学智慧,也有助于中华民族增强文 化自信,提振民族精神,应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林恒毅《中国古典诗歌美育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研究》)
  材料二:
  诗歌的基本功能是审美功能,鉴赏诗歌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 是根本的要求,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它直接作用于人的 情感素质。学生通过与文本的交流获得人生、人情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内化为创造性思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诗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人文情怀和哲学智慧,这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切的生
  活体验、个人的理想志趣有关。
  B.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正好大致对应了儒家、道家、释家三家思想流派,这使得中华 文明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
  C.鉴赏诗歌是一种以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为根本要求,以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升个
  人素质为目的的积极的审美活动。
  D.古典诗歌被作家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拓展精神领域、滋润心灵世界、提升人
  生境界等方面对读者产生了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2页(共8页)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涉及中国古典诗歌美育的内容,相较而言,材料二内容更侧重于实践。
  B.两汉广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歌谣回应了古典诗歌关于历史和社会的宏大命题。 C.古典诗歌背后深厚的哲学思想能够穿越千年,对个人审美和民族复兴都产生积极影响。
  D.诗歌中的各种美能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蚀,所以朱光潜认为,不喜欢诗的人文学趣味低下。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王弼:“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B.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C.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D.车尔尼雪夫斯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4.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4分)
  5. “大鹏”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性意象,现已成为当代青年对志向的常用表达。请结合材料一对这 一现象加以分析。  (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鼓书艺人(节选)
  老舍
  二奶奶从来没听说过这么荒唐的事,什么,秀莲也要念书?!她对年青的姑娘,自有她的看法: 姑娘大了,不念书就会学坏;要是念了书呢,那就坏得更快,丢人现眼更厉害。“大姑娘家,早晚 得嫁人,用不着念书认字。”
  无论她怎么说,孟良都不当回事。他拿定主意,要到南温泉来教秀莲读书。他身子骨虽然单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