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92901字。
2023届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考仿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世纪初,同时出现了两个概念:民间文化遗产和非遗。可是,非遗是个新概念,需要知识支撑;由于非遗与民间文化在客观上是同一事物、同一范畴,故而,非遗最初使用的知识,都是从现成的民俗学、艺术学拿的。连国家制定非遗名录的分类,也参考了民俗学与艺术学的分类法;甄选和评定国家非遗的标准,也大多来自资深的民俗学者和艺术学者的修养与经验。这样,人们自然以为非遗只是一种政府称呼或官方概念,最多是民俗学的一种分支或延伸,称“后民俗学”。
可是一些敏锐的学者发现,这项史无前例的工作,较之以往的民俗学大不相同。不仅所做的事情不同,其性质、方法、目的也完全不同。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出版。这是最早对于非遗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和描述的著作,今天看来,已具非遗学的基本形态。而这一年无论是国际还是中国,非遗事业都刚刚起步。这部书表明了我国学界学术的敏感、视野的开阔和极强的开创性。它不仅展示了一个崭新而辽阔的学术空间,而且展现了一个学术立场非遗学立场。这是一个有别于民间文化学和民俗学的立场,这个立场就是遗产。可惜我们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部书深刻的意义。
学术的立场是学术的出发点,也是学术的原点。它决定着学术的性质、内容、方法与目的。从不同立场出发,我们看到的事物的特征、要素、规律、功能、意义就会完全不同。就像对于一个人,周围不同的人从各自立场(不同的身份、地位、利益、观念等)出发,看到的人物就会全然不同。
站在遗产这个立场来看,我们所做的非遗的认定、抢救和保护,绝不是对民间文化做一轮重新的调查和整理,而是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财富“摸清家底”,这个家底就是遗产。这个工作过去从来没做过。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全新的立场、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有待探索与构建的学术。这个学术就是非遗学。
回过头来,还要再讨论一下遗产的概念与人类的遗产观。这有助于我们对非遗学的认识。
在人类传统的概念中,遗产指先人留下的私人化的财富,主要是物质性财富,但是在20世纪后半期这个传统的遗产观渐渐发生了变化。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在《法国对遗产的认识过程》中写道:“在过去二十年,遗产的概念已经扩大,发生了变化。旧的概念把遗产认定为父母传给子女的财物,新近的概念被认为是社会的整体继承物。”
父母留给子女的是私人遗产或家庭遗产;社会整体继承的是公共遗产,即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必须由社会保护和传承下去。
正是出于这个遗产观,联合国制定了第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人类在文化遗产保护上迈出了第一步。然而,这第一步所保护的文化遗产只是物质性的,主要是历史建筑、考古遗址、文物。那时人们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后来,人们渐渐发现了“非遗”。这使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部分。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一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历史见证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传承至今并依然活着的文化生命。这便构成了人类当代的遗产观。
非遗学,正是从遗产的立场出发,来认识民间文化的。但不是所有的民间文化都是非遗。非遗是其中历史文化的代表作,是当代遴选与认定的必须传承的文化经典。
是不是遗产是不同的。当一个事物有了遗产的属性,便多了一种性质、意义、价值,多了一种社会功能。这些都不是民俗学所能解释的。一件事物可以同时身在不同的知识范畴,从属于不同的学术范畴。比如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既属于建筑学的经典,也属于遗产学的瑰宝。它们既有共同的文化内涵,也有各自的学术关切。建筑学关注它建筑的构造、设计、美学特征与创造性;遗产学更关注它自身的历史特征、档案、等级、保护重点与方法,以及如何传承得久远;
非遗学更关注它的存在与生命,是保护和延续它生命的科学,一个此前没有的学科。
决定非遗学独立性的根本是——遗产。
(摘编自冯骥才《非遗学原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遗的性质、方法、目的与民俗学完全不同,参考民俗学与艺术学的分类法对非遗分类是有欠缺的。
B.《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对非遗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和描述的著作,具备了非遗学的基本形态。
C.人类当代的遗产观已发生变化,认为人类遗产应是先人留下的私人化的财富与社会的物质继承物。
D.联合国制定的第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没有明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范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著作的评述,详细阐述了非遗学的基本形态。
B.文章以周围不同的人从各自立场出发看人做类比,阐述学术立场对学术的重要性。
C.文章对遗产的概念与人类的遗产观进行分析,意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非遗学。
D.文章引用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的话来阐述传统的遗产观渐渐发生了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甄选和评定国家非遗标准的是资深的民俗学者和艺术学者,所以非遗才被称作“后民俗学”。
B.非遗学是一个具有崭新而辽阔学术空间的新学科,要以全新的立场、全新的视角来对待非遗的认定、抢救和保护工作。
C.非遗学是从遗产的立场出发来认识民间文化的,凡是民间文化都应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D.对于花之圣母大教堂,建筑学关注的是构造、设计、美学特征与创造性,非遗学关注的是如何传承得久远。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全国各地村民开始自办“村晚”,这是可喜的现象。村民自办、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村晚”虽然没有多么高大上的“天籁之音”,也没有大腕演员,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