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 约12360字。

  河南省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测评(六)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中国语言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它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传统语言学阶段、西化阶段、主体自觉阶段。
  传统语言学阶段一般也称语文学阶段。学者们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方言学等“小学”方面的研究博大精深,《尔雅》《说文》《康熙字典》等泽被后世。公元前三世纪,荀子论述名实之辨,二世纪,许慎《说文解字》达到了那个时代世界范围文字研究的巅峰;六世纪,颜之推创校勘学蹊径;十四世纪,周德清提出正语理念;十七世纪,陈第提出了“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语言变化观;十九世纪,王念孙总结出训诂方法。历代学者爬梳剔抉、深研精微,经两千余年沉淀,中国传统语言学在清朝达到了最高峰,建构起了世界语言学的中国体系。但这个体系在气势恢宏、累积层叠的同时也有弊端,比如研究皆为解经释典或为取仕服务,而非纯粹的语言学研究等。
  西化阶段,一般说来,以1898年《马氏文通》的出版为标志,这个时期不只是语言学在西化,整个中国的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概莫能外。从语文学到语言学,一字之差但跃进千里,中国语言学开始融入世界体系,由此开启了学科高速发展之路;但与此同时,中国语言学也在西方中心论和西方理论的笼罩下失去了自信和自我,失去了学术的话语权和创新权。所以,对于西学东渐,需要有辩证统一的“两个自觉”:一方面要自觉认识到其历史的进步意义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要自觉认识到西方中心论和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而带来的失声、失衡与失心。而这些问题,就成了主体自觉阶段的历史任务。
  主体自觉阶段,中国语言学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逐渐开始反思套用西方理论的正当性和必要性,这种反思,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整体实力提升带来的学术自信,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两个层面的研究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就第二个方面来说,比如汉语的话题突显,性、词类包含性、句式流水性等一系列情形就与西方以主语和谓语,名词和动词等的对立性为基础的情形不同,由此就决定了基于中文的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中文作为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必要建构自身的体系。社会和学术的时代发展,亟须中国学者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泥潭,回到中国语言和中国国情来实事求是地分析和阐释。这也就是“四个自信”“三大体系建设”等理念兴起的根本缘由。意识有了,实践在做了,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破”易“立”难的规律,要充分认识到这会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巨大耐心和恒心的过程。
  无疑,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语言学未来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就中国语言学来说,就是既要研究人类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以及方法论的共同特征,也要探究中国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的特殊方面,是中西体系的融合汇通、世界眼光与中国情怀的激荡创新。
  从学术和学科的视角,语言学研究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分支,它们构成了一个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连续流。通常来说,自然科学的结论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论则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前者如对大脑语言神经系统、语言的实验描写等的研究,很难说有地域性特征;后者如对语言与文学的关系、语言政治等的考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语言学,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就是要把握前沿,探索人类语言在结构、功能和使用方面的一些普遍规律;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视角,就是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语情的一些特性规律。
  (摘编自王春辉《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1.根据文章第二段对传语言学学阶段的论述,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九世纪以前的传统语言学以“小学”方面的研究为核心,多数内容都是解经释典。
  B.清朝的语言学巨著《康熙字典》泽被后世,标志着中国传统语言学达到了最高峰。
  C.许慎在二世纪创作的《说文解字》是语文学阶段世界范围内文字研究的巅峰之作。
  D.传统语言学阶段的研究均为非纯粹的语言学研究,这导致当时中国的语言学体系在世界没有话语权。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语言学西化后可称为真正的语言学,这是一种极大的进步,至此,它融入世界体系并高速发展。
  B.西化阶段的中国语言学在西方中心论的笼罩下,不但失去了自信,也失去了学术创新的可能性。
  C.中国语言学在研究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所以学者便开始反思套用西方理论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D.中国语言学未来的发展要结合时代背景,探究语言学的特点及自身的特殊性,融合中西体系,做到继承并创新。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和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决西学东渐给中国语言学带来的失声、失衡与失心问题是中国语言学主体自觉阶段两任务。
  B.汉语的语言情形与西方的不同,决定了基于中文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有必要建构自身的体系。
  C.“四个自信”等理念已经兴起,但是“破”易“立”难,中国语言学建设仍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毅力。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旨在论述语言学研究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分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23年3月27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可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得到切实加强,科普教育深入实施;覆盖各学段的阅读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书香校园”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学生阅读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校内外阅读氛围更加浓厚丁大青少年学生阅读量明显增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持续提升,为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打好根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