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90字。

  《红烛》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偌大(ruò)      慰藉(jiè)    黏合(niān)
  B.僻静(pì)       贫瘠(jí)    悲怆(chuāng)
  C.发轫(rèn)      桑梓(zǐ)    躯壳(qiào)
  D.烙印(luò)      搭讪(shàn)  悠邈(m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石砾       撕裂       慰籍      自然赐予
  B.阴蔽       迅疾       婉转      一跃而上
  C.催残       鄙弃       倦怠      瞻前顾后
  D.晶莹       甘霖       炽热      深山幽谷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 D.②①④⑤③
  4.下列对闻一多的《红烛》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闻一多选择“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意象,又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的奉献精神。
  B.诗人主要抓住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来思考红烛,由此发出种种慨叹提出种种困惑,这都不断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理性批判精神。
  C.“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种表面矛盾的描写,表现了五四运动落潮后先进青年的典型心态:坚持斗争,不满现实,可又感到压抑和苦闷。
  D.诗歌最后“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句,表达了作者为真理而献身的生活态度,一种希冀光明和追求光明的不屈精神。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B.《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D.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二、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峨日朵雪峰之侧(节选)
  昌 耀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