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10字。
16.2《登泰山记》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C.越长城之限 限:限制。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失;模糊或缺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而雪与人膝齐
B.挟飞仙以遨游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惟江上之清风 泰山之阳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消失。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大自然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C.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明亮的烛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夜游黄州赤壁,借“赤壁”之游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
B.姚鼐记述与友人登泰山的经过,抓住典型细节描写泰山之景,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C.《赤壁赋》作为文赋,有清真雅正之妙;《登泰山记》作为游记,有整饬典雅之美。
D.苏轼和姚鼐将自我精神投射于自然山水之中,在“乐水”“乐山”中找寻精神慰藉。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C.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D.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6.翻译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