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590字。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文本解读】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序”一散体叙事,“辞”以骈体抒情,二者相得益彰。“辞”的部分是阅读的重点。作者反复铺陈、连续咏叹,抒写自己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也透露出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感受其骈偶押韵的语言特色。
  【素养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文章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了解辞赋特点,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3.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本文中诗人形象。
  4.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5.反思陶渊明的精神追求在当下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文化意义。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名     ,字     ,又字元亮,东晋      、      、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其为“        ”。陶渊明出身于名门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道中落,生活拮据,29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下级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让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时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的二十二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却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2岁。
  2.相关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3.了解文体“辞”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4.解题
  ①归去:                         
  ②来:                         
  ③兮:                         
  ④辞: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飏(     )  觞(     )  眄(    )  憩(    )   岫(    )
  翳(     )    棹(     )   曷(    )    皋(     )
  三、文本研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