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920字。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恶(zēng)   积攒(zǎn)    豢养(huàn)   锐不可当(dàng)
  B.恪守(kè)     称职(chēng)  飞窜(cuàn)   强词夺理(qiǎng)
  C.诘难(jié)    禁锢(gù)     翘首(qiào)   花团锦簇(cù)
  D.桑梓(zǐ)     箴言(zhēn)   折扣(zhé)    挑拨离间(jiàn)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锐不可当(dàng)——dāng;
  B.称职(chēng)——chèn;
  C.翘首(qiào)——qiáo;
  故选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抉择        严峻        捷报        心无旁骛
  B.苍茫        彗星        斑斓        无精打彩
  C.帐篷        幅射        笼统        翻来覆去
  D.治裁        缅怀        驾驭        惟妙惟肖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B.无精打彩——无精打采;
  C.幅射——辐射;
  D.治裁——制裁;
  故选A。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上,校长风趣幽默的演讲让同学们听得出神入化,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的启迪。
  B.南充市政府因地制宜,依托地区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C.娱乐行业个别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却对他们的这些言行不以为然,依旧痴迷和疯狂。
  D.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二者间不容发,正在走向一体化发展。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正确运用的能力。
  A.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用错对象,不能形容同学;
  B.因地制宜: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用恰当;
  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
  D.间不容发:本意是指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用在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故选B。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B.《红楼梦》,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是民歌民谣,“颂”是祭祀乐歌。
  D.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清明祭祖和扫墓。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选项“‘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是民歌民谣”有误。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涵养环保理念  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①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不小,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念在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在上海考察时,他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强调“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在北京考察时,他鼓励老街坊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
  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的关注和重视促进了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据住建部统计,近年来,我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平均覆盖率达到82.5%,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福建、河北、山东等20个省、自治区,上海、广州等173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目前,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