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150字。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重点中学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1. 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填在横线上。
无论是巍巍青山 yì ______ 立,还是浩浩江水流shì ______ ,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恒久立意。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跟随诗人的眼睛,走进青山绿水,去欣赏草木méng ______ 发、姹紫嫣红的春;去品读北雁南飞、衰草连天的秋……在流光溢 ______ 彩的文字中,追溯 ______ 美好的时光,探寻诗意的心灵。
2. 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经典常谈》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周易》《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并把《诗经》放在了首篇。
B.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C. 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代表人物有儒家孔子和孟子,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子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统于一尊。
D. “六书”中的“指事”发源于图画,描摹物形的大概,如“上”“下”;“象形”是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日”“月”。等到汉武帝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便只存在书体的演变了。
3.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问题。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让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上文中的“他们”指的是谁?《经典常谈》是面向青少年介绍中国古代典籍的书,但作者不愿“板起面孔说话”,本段文字充分体现了此书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4.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 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建设方案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C. 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的风气。
D. 在艺术节中,五班自编自演的课本剧虽然发展了学生个性,而且引导全体学生阅读名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阅读漫画,简要概括其寓意。
寓意: ______
6.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下面是记者关于“低碳生活”的一则街头采访:
市民张先生说:“现在我家里的灯泡全是节能灯,包括台灯,过去没有意识到用电和低碳的关系,后来看到每用 100度电,需要排放78公斤二氧化碳,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便在节约用电方面用了心。”
市民樊小姐说:“现在去超市购物,都是自己带购物袋。家里洗菜的水,则用来拖地或者冲马桶。”
市民王先生说:“自从知道少坐一次电梯,可以减少 2~6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后,我就尽量爬楼梯了。以前每顿饭都要吃肉,现在知道肉类在屠宰、加工环节浪费了很多资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就有意识减少吃肉了。”
(1) 请写出你从采访对象的谈话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 学校准备开展“提倡低碳生活”的综合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两个不同的活动形式。
示例:①开展“低碳生活”知识讲座。
② ______
③ ______
7. 默写。
(1)悠哉悠哉, ______ 。
(2) ______ ,在水一方。(《诗经》)
(3) ______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