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60字。
《声声慢》教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学目标】
品读诗歌,理解其中意象代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歌,理解其中意象代表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李清照16岁时写了这一首《如梦令》饮酒致醉一夜浓睡,清醒之后关心的第一件事是园中海棠,她料到窗外的海棠经过了一夜风雨必有折损,却不忍亲见,问自己的侍女海棠如何,却只得一句:“海棠依旧”,最后一句即是责怪,又是疑惑,雨疏风骤之后,又怎么会有依旧的海棠呢?海棠虽好,风雨无情,花尚且不能有百日红,人更无有百日好,三十年后的李清照,她经历了什么,又在借文字向我们传达什么呢?
(2)过程:
1. 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感情。
2. 通读诗歌,解决字词问题,了解诗歌大意。
3. 分析意象,感受意象对词意境的作用。(老师提问总共有多少意象,之后让学生自行成立小组讨论意象作用,给出成果与同学进行分享,之后老师进行点评)
诗歌意象:淡酒,大雁,黄花,憔悴损,梧桐,细雨。
乍暖还寒时期,这一时期本就易生愁绪,更何况此刻词人就身处困境之中,于是她失眠了。人在失眠的时候,会陷入情感的漩涡中,在那样的情况下词人愈发苦闷,于是她起身倒酒,未必是淡酒,但愁更比酒更浓烈,现实比酒更让人痛苦,这样一对比,酒就算再浓烈到词人口中也只能算是寡淡。酒一杯一杯地喝下去,酒壶空了,愁绪却满了。
此时词人抬头望见雁过,酒浇不下去的愁被它们勾起来了。词人尚安乐时,常与丈夫来往书信,大雁的来去往往携带着夫妇之间的情意。丈夫赵明诚曾外出做官,李清照每每在家里写书信给他,并祈盼“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所以大雁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去看到大雁,她高兴欣喜,如今再见这只“旧相识”的大雁,不禁想起逝去的丈夫,想起他们之间美好的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