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 约15800字。

  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测试(二)
  语文
  2023/6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我国将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中关于“2C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将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今年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2021年也成为我国的“碳中和”元年。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后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目前,在我国现有的能源产业格局中,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因此,能源格局的重构必然是大势所趋。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核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5倍多,风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12倍多,而太阳能会是现在的70多倍。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被打开,而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将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我国会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碳中和的背景下,“石油地缘政治时代”被完全打破,传统石油出口国将面临全面利益丧失。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将逐渐转移到低碳技术价值链的控制上,也就是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价值链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1年5月)
  材料二: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必将带来一场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的要求,将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B. 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以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
  C. “碳中和”目标将促使我国工业走向电气化,交通运输、建筑减排、冬季供暖等行业的节能、高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D. “加强植树造林,提升植被覆盖,让大自然成为碳的搬运工”这样的环保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并体现在行动中。
  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2060年前,我国只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的形式,才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B. 中国实现“碳中和”,将打开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也将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C. 我国北方冬季集中采暖所造成的大量碳排放,也要通过技术探索,逐步用电气化来取代原有的采暖方式,最终达到减少碳热源排放目的。
  D. 减少碳排放需要发展循环经济,而每个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就是其标志,作为资源化的源头,垃圾分类必须先做好。
  3.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现“碳中和”的一项是(   )
  A. 扩大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 B. 办公建筑建造和运行实现电气化。
  C. 设置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 D. 大力研制、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______                                __▲__                        _____
  5. 请结合材料一内容,简要概括“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后我们生活的改变。(4分)
  ______                                __▲__                        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出    发①
  老    舍
  不要说高梁与玉米,就是成熟最迟的荞麦,也收割完了。平原变得更平了,除了灰暗的村庄,与小小的树林,地上似乎只剩下些衰草与喜欢随风飞动的黄土。近处的河流与铁道,和远处的山峰,都极明显的展列着,仿佛很得意地指示出这一带的地势。
  这是打仗的好时候。
  大山在西边。我们不要说出它的名字吧,因为它仿佛已经不是山,而是一个伟大的会放射与接受炮火的,会发出巨响与火光的,会坚决抵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