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610字。

  文言文阅读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黑齿常之,百济西部人。长七尺余,骁毅有谋略。为百济达率兼风达郡将,犹唐刺史云。苏定方平百济,常之以所部降。而定方囚老王,纵兵大掠,常之惧,与左右酋长十余人遁去,啸合逋亡依任存山自固不旬日归者三万。定方勒兵攻之,不克,常之遂复二百余城。龙朔中,高宗遣使招谕,乃诣刘仁轨降。累迁左领军员外将军、洋州刺史。
  仪凤三年,从李敬玄、刘审礼击吐蕃。审礼败,敬玄欲引还,阻泥沟,兵不得出,贼屯高压官军。常之夜率敢死士五百人掩其营,杀掠数百人,贼酋跋地设弃军走。帝叹其才,擢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赐金帛殊等。进为河源军副使。调露中,吐蕃使赞婆等入寇,屯良非川。李敬玄之败,常之引精骑三千夜袭其军,斩首二千级,获羊马数万,赞婆等单骑去。即拜河源道经略大使。因建言河源当贼冲,宜增兵镇守,而运饷须广。乃斥地置烽七十所,垦田五千顷,岁收粟斛百余万。由是食衍士精,戍逻有备。永隆二年,赞婆营青海,常之驰掩其屯,破之。悉烧粮詹,获羊马、甲首不赀。诏书劳赐。凡莅军七年,吐蕃檐畏,不敢盗边。封燕国公。
  垂拱中,突厥复犯塞,常之率兵追击,至两井,忽与贼遇,贼骑三千方擐甲,常之见其嚣,以二百骑突之,贼皆弃甲去。其暮,贼大至,常之潜使人伐木,列炬营中,若烽燧然。会风起,贼疑救至,遂夜遁。久之,为燕然道大总管,与李多祚、王九言等击突厥骨咄禄、元珍于黄花堆,破之,追奔四十里,贼溃归碛北。会左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欲穷追要功,诏与常之共计。宝璧独进,为虏所覆,举军没,宝璧下吏诛,常之坐无功。会周兴等诬其与右鹰扬将军赵怀节反,捕系诏狱,投缳死。
  常之御下有恩,所乘马为士所棰,或请罪之。答曰:“何遽以私马鞭官兵乎?”前后赏赐分麾下,无留赀。及死,人皆哀其枉。
  (节选自《新唐书•黑齿常之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啸A合B逋C亡D依E任F存G山H自I固J不K旬L日M归N者O三P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吐蕃,是由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和唐朝联系密切,时战时和。
  B.调露,唐高宗年号。从秦始皇起,皇帝开始有年号。文中“龙朔”“垂拱”等均是年号。
  C.劳,是“慰劳”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的“劳”字意思不同。
  D.要,同“邀”,是“求,取”的意思,与《鸿门宴》中“张良出,要项伯”的“要”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齿常之骁悍壮勇,尤擅夜战。在吐蕃兵阻泥沟、赞婆屯兵良非川时,他都亲率士卒夤夜突袭,从而扭转战局,转败为胜。
  B.黑齿常之守边有功,颇有威名。他多次击退了进犯的敌军,维护了边疆的稳定,他在军中七年,吐蕃人都不敢再侵扰边疆。
  C.黑齿常之善于谋划,战守兼备。他认为河源地理位置重要,便设烽火台,开垦营田,每年收获粮食百余万斛,解决了军需问题。
  D.黑齿常之善抚士卒,慷慨大方。他宽赦伤害他坐骑的士兵,受其影响将士们把得到的赏赐互相分享。他的死让人们感到哀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赞婆营青海,常之驰掩其屯,破之。(4分)
  (2)宝璧独进,为虏所覆,举军没,宝璧下吏诛,常之坐无功。(4分)
  14.垂拱中突厥犯边,面对到达的大量敌兵,黑齿常之的计策为什么能奏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湖北省荆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瑛,字德仁,龙图阁学士、赠太尉讳遵路之子也。太尉为时名臣。公少以父任,补太庙斋郎。年四十六,以虞部员外郎知郴州。罢官归京师,即上书请致仕。方是时,上自执政大臣,至缙绅士大夫,凡知公者,相与出力挽留之,不听。盖始闻而惊,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