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2980字。
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守正”,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历史作出的选择和结论;“创新”,就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勇于进行实践创新。守正创新,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品质,又符合新时期我党一贯坚持的品质。
唯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恪守正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要实事求是,要求真务实。唯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革故鼎新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进入新时期更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
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守正,人们的各项活动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从而为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依托;创新是守正的发展和升华,只有不断创新,人们的各项活动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获得不竭发展动力,从而才能更好地守正。
(摘编自《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材料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内核和标识。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绵延不绝,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只有坚持守正,才能确保各项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B.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必须要辩证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这与鲁迅在《拿来主义》中的观点一致。
C.“海昏侯刘贺祭祀的一天”通过多渠道组合成全媒体故事IP,就不再是一种故事形态产品。
D.外国观众通过《四季中国》的内容、音乐、片头动画,沉浸式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魅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强调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既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符合我党优良品格。
B.材料二整体上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如何研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C.从材料三中江森海介绍二十四节气给西方人的成功案例看,传播的思维、视角是最重要的考量。
D.三则材料都以“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为对象进行阐发,但角度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3.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B.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庄子•养生主》)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笃守正道,以新致胜。(《道德经》)
4.“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守正和创新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品质,请结合材料一具体说明。(4分)
5.班级拟开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研讨活动,希望你能以《四季中国》为例来发表演说。请你结合材料二的有关内容,列出演说提纲。(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大淖记事(节选)
汪曾祺
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森的。这是两条水道的河源。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获。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萎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雪的时候,也比别处化得慢。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洲上的残雪还亮晶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