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40字。
湖北省广水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山楂树
魏丽饶
①按照县里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的规划,麻糊村山楂岭这片山上将要种植百亩松柏。植树造林与宝峰湖打造绿水青山自然风景区,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大好机会,但正式文件下来后,村支书立东犯了难。他首先想到那片山楂林,山楂树不同于麻糊村的其他树木。
②抗日战争时期,麻糊村地处八路军太行军区和太岳军区联络的交通线上,军队要过浊漳河必经麻糊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培养了村民的政治觉悟和参与意识。游击队、武工队、县大队等抗日武装常常三五成群地在村中歇脚,有时组织村民夜间秘密参加各种抗日活动,或者配合武工队破坏日伪统治下的白晋铁路公路,或者突然切断日方通讯电话线路,或者筹集军粮运送到八路军驻地,或者护送联络交通员过河……这些事情村民们总是齐心协力,配合得天衣无缝。那天夜晚,一支日本小部队沿白晋公路突然自南而来,打算抄顾家沟近道去小溪沟,往沁县方向一路北上,到太原与大部队汇合。行至南老岭村时,天色已晚。日军对地形不熟悉,在崎岖复杂的山路上迷失了方向,决定就地休息一晚。日军最紧急的是要打听前方路线,天亮继续赶路。他们敲开了魏大爷家的门。这是一个没有女人打理的院子,角角落落都弥漫着男子汉粗糙的气息。老伴早年去世,给魏大爷只留下一个儿子。日本鬼子假惺惺让魏大爷带路,开出高报酬。魏大爷有了钱就能给儿子娶媳妇,将来这稀稀拉拉的苦日子就有指望了。但无论日本人好言相劝还是威逼利诱,魏大爷不为所动,日本人恼羞成怒,一刀刺死了家里唯一值钱的老黄牛。A魏大爷血红的双眼眼睁睁地看着倒在地上不停抽搐的老牛,顿时感到嘴里涌出一股咸腥,他紧紧攥起了拳头。日本人见魏大爷不肯松口,将刺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魏大爷的儿子吓得浑身一哆嗦,面如土色地说:“你们往北,先找到一棵山楂树……”“不许说!”B魏大爷一声低吼,瞪着15岁的儿子斩钉截铁地说:“老魏家没有汉奸!”日本人的刺刀魔鬼般地挥舞着,魏大爷倒在血泊中。C远处山头的猫头鹰凄惨地悲鸣着,这个院子成了南老岭村沉痛的记忆。
③当地老百姓习惯将那棵60年树龄的大山楂树当作去沁县的路标。从南老岭的山圪梁上下来,一路向北,看到山楂树,不出五里路就进入了沁县地界。日本鬼子疯了似的要找那棵山楂树,又横冲直撞地来到了麻糊村。为了阻止日军滥杀无辜,村民们表面答应明早天一亮就带他们去找山楂树。南老岭村抽出村民去接应麻糊村,两村村民合计,无论如何赶在日军出动前,让麻糊村对面的山头“长”出一棵山楂树来误导敌人,将他们引过浊漳河,送入我军领地,来个瓮中捉鳖。村民们分头行动,有的在山头挖树坑,有的从大山楂树上砍下一根粗壮的树枝,有的收集枯秆、枯草等用来做掩护,以假乱真。很快,一棵临时的山楂树便“长”了出来,一爪一爪的红果子在秋阳里结满枝头。
④正是这棵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山楂树,成功扰乱了日军的行进计划,为我方赢得了主动。为了纪念和感恩这棵山楂树,也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前辈的勇敢和智慧,记住太行山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奉献和牺牲。第二年春天,人们便在这里种下一棵真正的山楂树,并将麻糊村对面的山头称作山楂岭。
⑤70多年后的今天,当初参与抗日的村民先后离世,长在麻糊村的山楂树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像一个抗日战士神采奕奕地站在山岭上。春华秋实,四季更迭,山楂岭上的一棵山楂树,渐渐生发出山楂林,如今这里一片赤诚的秋红……
⑥立东支书径直上了山楂岭。他陡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变成了纯粹的山楂树的世界。没
(选自2022年11月9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麻糊村村民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活动→那天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多年后的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中B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魏大爷一声低吼,瞪着15岁的儿子斩钉截铁地说:“老魏家没有汉奸!”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设置了悬念,使文章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中A句通过细节刻画,写出了魏大爷对日本人极深的仇恨。
C.第②段中C句是环境描写,“猫头鹰悲鸣着”营造了悲壮的气氛。
D.②-④段属于插叙部分,补充了相关内容,去掉不影响文章主题。
4.文章的标题“永远的山楂树”有多重含义,请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家的母亲
李玉辉
①母亲之于子女,是生命永恒的光亮,照亮了孩子的人生之路。
②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的母亲陈爱珠从小就“跟老秀才学会了读、写、算,还念过不少古书”,又因为家塾中授课的是茅盾的祖父,“不但授课内容陈旧,而且教学不认真,经常丢下学生不管”。因此,待茅盾到了开蒙的年龄,沈永锡干脆不让茅盾入家塾,而在家中由陈爱珠教授。沈永锡为茅盾选了一些新教材如《字课图说》《天文歌略》《地理歌略》等,陈爱珠从《正蒙必读》中抄写好《天文歌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