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3270字。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词中的帘, 品种繁多, 状态各异, 就前者言, 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 就后 者言, 有卷帘、开帘, 低帘、高帘, 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 蔽和阻隔, 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 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 及, 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 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 通未全通, 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 通犹未通, 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 这便预示帘的 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 就可以 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 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 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 第二, 悲观的视角: 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 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 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 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 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 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 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 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 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 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 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 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 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 朗的, 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 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 帘内人虽然在场, 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 却未表现出任何 情感的波动, 这对帘外人来说, 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 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 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 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 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 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 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 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 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 而并未 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 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 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 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 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 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 理中, 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 既无力进行抗争, 又无法断然舍弃, 结果只 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 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 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 年第 1 期,有删改)
1.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 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 很容易逾越。
B.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 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 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 通未全通, 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 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 限定, 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 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 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 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 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 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D.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 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 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 的视角相关, 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 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 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 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 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 这种忧郁、感伤、惆怅, 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何曾字颖考, 陈国阳夏人也。少袭爵,好学博闻。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及即 位,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嘉平中, 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 奸利盈积, 朝野畏惮, 莫敢言者。曾奏 劾之, 朝廷称焉。时曹爽专权, 宣帝称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