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590字。

  机密★启用前
  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总结近年来的文化潮流,绝对绕不开“国风崛起”。从汉服热“破圈”,到音乐创作刮起古风,从李子柒们走红全网,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大受追捧,传统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不减反增。最近看到有媒体盘点汉语字词章句之美,不由得产生联想,今天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汉语,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很多古风歌曲不知所云,更像是在堆砌辞藻,却偏偏能够受到追捧。还有不久前,网上盛传一首“杜甫笔下最美唐诗”,其中不乏“你我暮年,闲坐庭院”等现代表述。类似的伪诗博得大量点赞转发,通过对比,伪诗与杜诗笔力和意境相去甚远。更令人怀疑,读者是不是从未接触过杜甫暮年坦陈心迹的《秋兴》《阁夜》,抑或是温馨闲适的《江村》《江畔独步寻花》,在探索美的过程中错过了太多更美、更值得推敲品鉴的锦绣文章。换言之,如果不辨妍媸不分朱紫,那么所谓的推崇传统文化,只会让人们离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远,使创作日益虚浮。
  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看到文言文就犯憷,其实是把它想得过于复杂了。好比钱镠墓被盗时,一提钱镠写过“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句话一点也不难理解。或许今天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试着理解这句话美在何处,钱镠是在何种背景下写出来的。当看到《洛神水赋》的表演,大家都知道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但不妨找来原文,看看“八斗之才”究竟是如何施展的,这背后又对家与国怀有怎样的情感寄托。读书的乐趣往往就在于,从一处联系到另一处,从一点推开一面,最后塑造起人的知识架构与审美情操。
  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视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梁实秋曾回忆梁启超讲授《箜篌引》如何让他追忆了二十余年。这其实启发今天的语文教育,可以努力讲述得更加细致、准确而生动,讲出文章的美好,激发学生兴趣,而非只是讲讲名词解释、考考全文默写。语文终究和其他学科不同,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传承国家与民族的文脉与风骨。
  今天,增强文化自信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无论是追忆过去,还是书写当下,乃至创造未来,都离不开汉语功底,离不开汉语之美。或许,不妨就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摘编自王梓佩《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材料二:
  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轰轰烈烈地出现,又默默无闻地消失。“yyds”“emo”等字母词更是让许多人大呼“看不懂”,对汉语表达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传统文化正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呈上升趋势。
  B.《洛神水赋》创作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的《洛神赋》,寄托了创作者的家国情感。
  C.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不断出现和消失,因此我们不用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
  D.评选年度“流行语”的语言学价值体现在能为汉语作贡献和添光彩,推动汉语健康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具体谈了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两则材料都呈现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均开篇引出话题,然后展开论述,最后发出呼吁。
  C.材料一运用了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不仅论证有力,且富有文化底蕴。
  D.根据材料二内容,我们可以判断,“绝绝子”“夺笋”“yyds”“3Q”均属“混杂层”。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浮生六记》《陶庵梦忆》翻译本纷纷推出,让明清小品文复活,有利于重拾汉语之美。
  B.“囧”“山寨”“雷”“给力”“穿越”等词,如今仍被频繁使用,有的甚至进入词典。
  C.2022年10月,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斯人”与“是人”的争论,话题“吵”上热搜第一。
  D.《红楼梦》中贾探春发起海棠诗会,探春、宝钗、宝玉和黛玉各自赋诗一首,尽显才情。
  4.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为《诗经•氓》,请结合材料一内容,以你学习《氓》的过程为例,谈谈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5.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评选“十大语文差错”这一活动的理解。
  2023年1月1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将“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涉及疫情防控,“天然气”误为“天燃气”涉及俄乌冲突,“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涉及卡塔尔世界杯等。“十大语文差错”的背后,其实是一份别样的年度重大社会热点档案。规范使用文字需要从学校课堂教育把好关,期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十大语文差错”为镜,给孩子们上好语文课、纠错课。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这不仅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更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医
  马伯庸
  张竹君伸出右手,从布鞘里取出一把薄如柳叶的手术刀。
  五根修长的手指轻轻一握,便和刀柄上的波浪纹完全贴合。这个动作她已做过不知多少次了,几乎已成为一种本能。
  这把刀是她从夏葛女医学堂毕业时,院长富玛利亲自所赠,用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