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200字。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ɡé wù zhì zhī ______ 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目的。
(2)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也会nù bù kě è ______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襁褓(qiǎnɡ) 寒噤(jìn) 虔诚(qián) 挑拨离间(jiàn)
B. 抉择(jué) 龟裂(ɡuī) 污蔑(miè) 强词夺理(qiǎnɡ)
C. 挂罥(juàn) 叱牛(chì) 沉塘坳(ào) 抟扶摇(chuán)
D. 北冥(mínɡ) 鲦鱼(tiáo) 大庇(pì) 骈死(pián)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到了秋天,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B. 远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荣。
C.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胆战心惊。
D.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曾写过著名的“三吏”“三别”。
B. 《社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 《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D.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热爱丽江的情感。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
B.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 研究数据表明,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偏食挑食、过度节食造成的。
6. 学校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了以下任务。
(1) 【溯源“和”文化】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和为贵”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述浩如烟海,不胜枚举。政治方面有“礼之用,和为贵”,经济方面有“和气生财”,家庭方面有“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军事方面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外交方面有“和平共处”等。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得出的结论和启示是什么?
(2) 【探讨“和”内涵】同学们根据之前搜集的有关“和”的词语,解读“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
A.同学说:“和”是“和煦”,是春风温暖,阳光明媚。
B.同学说:“和”是“和平”,是百姓安居,世界太平。
C.同学说:“和”是“ ______ ”,是 ______ , ______ 。
(3) 【共建“和”社会】请你围绕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7. 古诗文默写。
①半匹红纱一丈绫, 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② 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 _____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芳草鲜美, 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______ 。(《礼记》二则)
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 ______ , ______ ”借梅花凋零的情景抒写独立不倚的人格。
⑦李白《送友人》中表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却又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作者 ______ 的心境。
9.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