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37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泰山不让抔土,河海不择细流。宏伟磅礴之物总由具体质料构成,文学也是一样,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也都是由具体的人、事、物及其细节编织而成的。细节除了让作品中的故事与情感变得生动、可触可感之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让平凡琐屑的事物与行动在作品中,恰到好处地蜕去普通乏味的外壳,而具有了新鲜感,让人产生审美的惊奇。文学之所以区别于哲学、历史或者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就在于它用细节构筑起一个尽管是文字虚构但却坚固而可信的世界。它让文本世界充满灵动活泼的生气和颗粒饱满的质感,而不至于像一篇调查报告一样枯燥单调。
从类型上来说,文学细节包含情节细节和词语细节。
情节细节能够加强叙事力度、增添趣味,还能够用于塑造人物,凸显人物的形象,表达情感和价值判断。它广泛地应用于作品中的人物外貌、服饰、姿态、行为、动作、心理等,同时也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在细节运用上堪称典范。陈奂生因为受凉感冒,被以前认识的县委书记送到招待所。作为一个穷苦多年的农民,看到床上的花床单、新被子,睡觉时,“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到付房费的时候,得知要五块钱,他忍痛“去摸钞票,然后细细数定了五元;交给大姑娘时,那外面一张人民币,已经半湿了,尽是汗”。待回到房间想到出了五块钱,便“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这些看似滑稽的细节,精准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
词语细节是作者根据内容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表情达意。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词语细节能够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并使文章语言更加简洁。词语细节是文学作品具有耐读性的基础,这也是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区别之一。诗歌最能体现出对词语细节的锤炼。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当你起航前往伊萨卡》有多种汉语翻译,对照不同的翻译,可以看得更清楚。我这里列举三种译文:①“当你航向伊萨卡岛/愿你的旅途悠长/充满冒险,充满探索”;②“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那么就祈祷那道路漫长/充满历险,充满知识”;③“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诗歌的品鉴和解释当然见仁见智,但如果从文本的技术角度来说,应该是第三种最好。因为,①中的“探索”和“冒险”意思相近,相当于同一层意思;③中的“奇迹”和“发现”则是递进的。②中的“历险”与“知识”,比“奇迹”和“发现”更远离自身的体验。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都是从经验中得来的创作谈。
文学细节并不是简单的雕琢,而是需要让其与整个作品达成有机统一。戏剧上有个著名的“契诃夫的枪”之说:“如果你在第一章中说有一支挂在墙上的步枪,在第二或第三章中它必须开火。如果它不打算发射,就不应该挂在那里。”也就是说,细节作为一种装置,应该对作品整体作出贡献,甚至可以成为一条埋伏的暗线。细节的伏笔千里,是精心营构的结果。由此也可见,文学细节需要锻造锤炼。许多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可能是作者加以提炼与萃取的结果。
(摘编自刘大先《细节的层次、功能与锤炼》有删改)
材料二:
文学细节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灵世界。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其外部行动的依据,外部行动则是其内心世界的具体反映。所以要抓住文本中那些能够透露人物心灵奥秘的细节加以分析,就可能管窥到人物的心灵世界,进而更好地感知到人物的形象特点。《围城》中写方鸿渐对唐小姐一见钟情时,有下边一段文字“他第一次收到唐小姐的信,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半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学作品中,情节细节和词语细节分工不同,前者使作品更生动,后者使作品更真实。
B.文学细节是作品中的暗线,需前后勾连,如果在开篇写了枪,那就需要写它开火的细节。
C.《李双双》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洗衣服”这一细节暗示了喜旺和李双双的夫妻关系。
D.作者认为用“历险”“知识”不符合生活常识,所以觉得使用“奇迹”“发现”最恰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关于《陈焕生上城》的内容也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材料二中第一段的观点。
B.材料一和材料二在阐述观点时都运用了举例论证,以具体作品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
C.文学细节在小说中不可或缺,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写了文学细节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D.材料一侧重论述小说、诗歌中词语细节的特点,材料二侧重论述小说中文学细节的运用。
3.下列对相关文学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祝福》中“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和《芦花荡》中的“有水鸟飞动”都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氛围。
B.林庚在《说“木叶”》中,将诗歌中“木叶”与“树叶”进行比较,这属于对词语细节的分析。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多次出现的“雪”,可用来证明“文学细节需与作品有机统一”这一观点。
D.材料二中关于方鸿渐的描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开头对别里科夫穿着的描写都属于情节细节。
4.在阅读人文社会科学文章时,需要理清文章思路。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5.如果要丰富材料一的内容,你认为下面这段从《红楼梦》中摘取的文字,更适合放置于情节细节的段落还是词语细节的段落?并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由。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史学演进的过程中,按照史书的体裁和内容,可将史书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两类。通史是按历史演进线索叙述历史的史书体裁,而断代史是指其叙事限定在某一朝代的史书体裁。
作为一种著史旨趣和价值追求,通史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从司马迁作《史记》开始,通史之作连续不断,与此同时,对通史理论的阐释也精见迭出。到了清代,章学诚在其理论著作《文史通义》中把中国史学上重“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