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 约24340字。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书中的“月光宝盒”,哪怕你把它放在尘埃中,它也不会因蒙垢而失去光彩。这是一部常看常新的书,是一部值得永久 甲 (品位/品味)的小说“极品”。那样的一些人,在那样的一个园子里 乙_(偶然/偶尔)相遇了,过了一阵不闲不淡的日子又纷纷散去。那些“花模样玉精神”的世外仙姝们如何经过纷纭人事,挨到一个天下难逃的“散”字?那些命若蝼蚁的卑微之人如何度过蹉跎岁月,守住风雨中的生命之烛?
  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梦》,特别喜欢给里面的人物贴标签,比如薛宝钗是个八面玲珑、满腹心机的坏女孩;贾宝玉是个情种,这“浊物”对有姿色的女孩都“怜香惜玉”;至于丫鬟中的晴雯和袭人,一个是可爱到极点,一个则阴损到极致。所谓少不更事,特别容易给人物下论断,把一部丰富的、磅礴大气的作品看简单了。
  人到中年后,再读《红楼梦》,体会到了薛宝钗的那种无奈,贾宝玉热闹生活背后的那种孤单,贾母行将就木时体味到繁华将逝的那种内心的 丙 (悲愤/悲凉)。《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没有一个不是性情多重的,它不像《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那么脸谱化,它深刻挖掘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文学价值也就更高。
  (节选自迟子建《“红楼”的哀歌》,有增删)
  材料二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才拜见了外祖母。——
  1. 在材料一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品味  偶尔  悲凉 B. 品味  偶然  悲凉
  C. 品位  偶然  悲愤 D. 品位  偶尔  悲愤
  2. 对材料一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盛赞《红楼梦》,不仅将之比喻成书中的“月光宝盒”,而且不吝用到“极品”一词。
  B. 《红楼梦》是一部常看常新的书,同一读者在不同年龄会对作品中人物有不同的解读。
  C. “把一部丰富的、磅礴大气的作品看简单了”,“磅礴”在这里是指文章风格豪放旷达。
  D. 文中提及《三国演义》中人物塑造脸谱化,是为了衬托《红楼梦》中人物性情的多重性。
  3. 对材料一材料二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蹉跎”指光阴白白过去,“度过蹉跎岁月”属误用。
  B. “少不更事”是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更”解释为“经历”。
  C. “行将就木”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木”在这里是棺材的意思。
  D. “敛声屏气”指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恭敬小心的样子,可用“屏气凝神”替换。
  4. 《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判词,下列选项属于王熙凤的判词是(    )
  A.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B.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C.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D.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5. 《红楼梦》中,用了很多的谐音隐语,如甄士隐、贾雨村为“真事隐、假语存”。贾母的四个嫡亲孙,_______、贾迎春、贾探春、____________对应着谐音“原应叹息”;而“四春”的丫鬟抱琴,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入画,喻“琴棋书画”四艺,同时也暗喻她们主人的特点、爱好和艺术修养。
  6. 材料一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没有一个不是性情多重的”,请结合材料二中相关内容,分析王熙凤的多重性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品位”,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动词,尝试滋味并仔细分辨其高低优劣;仔细体会。此处应使用动词,是说《红楼梦》值得永远去欣赏体会,应使用“品味”。
  第二处,“偶然”,不经常的,不是必然的,表示发生的频率很低。“偶尔”,间或、有的时候,一般指隔着三五天,表示发生的频率很高。结合后面的“散”可知,此处强调“相遇”不是经常的,应使用“偶然”。
  第三处,“悲愤”形容悲痛而又愤怒。“悲凉”,悲伤凄凉。结合“贾母行将就木时体味到繁华将逝”可知,此时的内心应是悲伤凄凉,而非“愤怒”,使用“悲凉”。
  故选B。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8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选文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