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220字。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cuì______,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______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______”,“充当”义用“______”,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______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汉字或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粹 tiè 做 作 做 B.瘁 tiè 作 做 做
C.粹 tiē 作 做 作 D.瘁 tiē 做 作 作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以流水写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B.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许多的美好总会不期而至。
C.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D.小明谦虚好学,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值得大家学习。
3.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B.秋天的银杏树是最美的,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
C.我们不仅能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课本中同样能学到语文知识。
D.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演变,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本是人工智能这一科研领域的终极目标。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现在开始,你不妨放下畏难心理,先别考虑像不像一篇文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吧。
②你可能会说,我们每天上课、放学,从家里到学校,没什么新鲜事,有什么好写的呢?
③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
④这就要看你会不会观察、积累,能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5.某同学结合鲁迅先生作品相关信息,作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 创作背景
《阿长与<山海经>》 1926年3月10日 记述作者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五猖会》 1926年5月25日 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926年9月18日 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藤野先生》 1926年10月12日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之情。
A.这四篇作品全部创作于1926年,全部收录于《朝花夕拾》中。
B.鲁迅借生活中的重要场景来进行理性而深刻的批判,如反映家乡赛会的“五猖会”,家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等,都以批判揭露为主。
C.鲁迅的作品中,大多以充满感情的笔调追忆生命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有温情的思念,也有真挚的感激。
D.鲁迅创作中所叙之事、所写之人、所绘之景大都真实存在,是作者对儿时记忆的追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