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110字。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②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予??贵义》
【注】①今:若,如果。②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 是贵义于其身也 (4)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4.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乙】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伤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同“饰”,巧饰。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 (2)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
(3)亲亲长长 亲:___________ (4)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