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20字。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卷)
语 文
题号 二 三 书写与卷面 总分 等级评价
得分
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卷面整洁不扣分。否则,将酌情扣 分,书写与卷面扣分最多不得超10分。
一、读 ?? 书(10分)
1. 下面是一张易错字词梳理单,请将空缺处内容写在指定位置。(4分)
(1)“‘格物致知叩问苍 (qióng)’是2023年‘中国航天日’ 的主题”,其中“(qióng)” 字是个形声字,其意思是“天空”。 该字正确的写法是:
(2) “躁”和“燥”音同义不同,前者本义是“动作迅速”, 引申为“冲动”“性急”;后者本义是“干燥”,引申为“单调”
"无活力""无趣"。"浮 (zào)" 的“(zào)” 应写作 。
(3)"翌日"的"翌"的第四笔应该是
(4)成语"挑拨离间"中"拨"的读音是“
(1)
(2)
(3)
(4 )
2. 下面是小凯同学对所学古诗文名句做的梳理单,请你补充完善。(6分)
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1)杜甫于“天明登前途,独与 老翁别”的叙述中暗含了复杂的情 感:有悲悯,有控诉,有赞扬;又 于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的抒怀中表明了舍已为人、至 死不悔的济世心愿。
(2)"一车炭千余斤”与" "的对比中,暗含了白居易 鲜明的爱憎情感。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庄子借“海运则徙于南冥”“水 击三千里, ”的大鹏形象, 阐发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4)陶渊明虚构了“黄发垂髫, "的桃源胜境,表达了对太 平盛世的憧憬。
(5)儒家在《礼记》中构想了“谋 闭而不兴, ”的大同社会, 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对高洁志趣的坚守
(6)" ,只有香如故”,是陆游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身遭贬谪的苏轼对理想的坚守。
八年级语文第一页(共八页)
(一)
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9分) 【探“和”之义】 下面是同学搜集到的一些材料,请阅读并完成第3题。
3. (1)结合注释理解下面的古典论述,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和而不同”。(2分)
A.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 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皇侃《论语集释义疏》
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①。以他平他谓之和②,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 裨同,尽乃弃矣。 —— 《国语 ??郑语》
【注释】 ①继:发展。②以他平他谓之和:不同的事物相融合,形成新的事物、新的方 案。③裨:弥补、增益。
A. “和而不同”就是:. 。B. “和而不同”就是:
(2)下面依次填入语段划线处的文字,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
习总书记曾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 “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 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 的宇宙观、 的国际观、 的社会观、 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 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 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 , 。”
① 天人合一 ② 和而不同 ⑤ 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③ 人心和善 ④协和万邦 ⑥ 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
A.①④③②⑤⑥ B.①④③②⑥⑤ C.②④①③⑤⑥ D.①④②③⑥⑤
【寻“和”之用】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4题任务。
【 材 料 一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是由三个可爱的机器人“琮琮” “莲 莲” “宸宸”组成的,他们成团出道的组合名叫“江南忆”,出自白居易名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琮琮”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
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全身以源自
大地、象征丰收的黄色为主色调,头
部装饰的纹样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
符号“饕餮纹”,意寓“不畏艰险、
超越自我",整体展现了不屈不挠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