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960字。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贡献之一,是从使美不成其为美到使美成其为美。此前,中国美学始终都没有做到以美好为美好,以丑恶为丑恶,以罪恶为罪恶。令人欣慰的是,这种千年不变的美学传统终于在《红楼梦》出现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红楼梦》的出现堪称中国的人性觉醒的标志。飘落在身边的桃花,宝玉因为怕“抖落下来”被“脚步践踏了”,便“兜了那些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这是对“被抛出”的“无家可归”的大自然的“爱”。面对金钏儿之死,“心中早已五内摧伤”,面对晴雯之死,甚至“雷嗔电怒”,这是对“无保护”的“无家可归”的女性的“爱”。如此真“爱”实为石破天惊。《三国演义》的权力争夺,《水浒传》的拳头火并,《西游记》的狂欢梦幻,都被曹雪芹弃之不顾。就从这里起步,他开始重新评价历史。而这种重新评价历史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美丑善恶。如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这种文体与屈原的《离骚》属于同类,但是我们看到宝玉不再用它来歌颂帝王将相,也不歌颂才子佳人,而是歌颂一个被排斥在社会边缘的丫鬟,这正是所谓的以美好为美好。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宝玉的评价。如果从贾母、贾政、王夫人的眼光看,那就是死有余辜,起码是咎由自取,或者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出现堪称中国的人性觉醒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千年不变的美学传统,展示了人性的尊严和对美的敏感。
  B.作者认为爱的泯灭与阙如是《红楼梦》悲剧美学的唯一魅力,也是《红楼梦》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原因。
  C.我们民族有悲剧,但因为没有意识到悲剧的“无缘无故”,所以没有悲剧意识,也进而造成了中国美学中悲剧的长期缺失。
  D.相较于《水浒传》有好人有坏人,《红楼梦》中都是好人,这正是《红楼梦》的贡献之一,从使美不成其为美到使美成其为美。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宝玉怜惜凋零的花瓣,呵护被排斥在社会边缘的丫鬟,可见曹雪芹对于世界的评价是以“爱”为标准的。
  B.作者认为《红楼梦》的悲剧美学特质是对人性与爱的泯灭的自觉意识,可见大团圆式结局的《窦娥冤》缺乏该悲剧美学特质。
  C.“在《红楼梦》中爱的泯灭与阙如却无人负责”,因此贾府“四春”的悲剧都是命中注定,别人对她们悲剧的发生无需负任何责任。
  D.“小说一开始曹雪芹就写他的自愧”,是因为他意识到家族发展到繁华落尽、盛极而衰的地步,他自己也可能是犯罪者。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李希凡认为《红楼梦》对丫头们的描写“是对同样属于人类的女性的尊重”,她们“以独特的个性生命、人格力量,进人艺术典型的画廊”。
  B.秦可卿弥留之际,托遗言与凤姐,说贾府“别人未必中用”,脂砚斋批语解释此处曹雪芹的用意是“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
  C.王国维认为“《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D.蒋勋在评价《红楼梦》时指出,“作者从繁华到没落,他对一切看得透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4.《红楼梦》给中国美学带来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文本加以概括。
  5.请在下列悲剧中任选一则,从“无罪的罪人”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黛玉之死  晴雯之死  金钏之死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找
  秦岭
  民国二十五年,县保安团派出一个小队,化装成土匪来替国军抓丁。红军与他们交战,救下我们村。我大与几位红军战士一起,把红军连长的尸体埋在了馒头山上。为了防止被掘坟剁尸,红军的尸体与保安团的尸体混埋,并扒衣烧掉。
  红军离开后,保安团回来了。我大力辨,埋的是保安团的小队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