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190字。
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同学们为作品集设计了一个封面,并将封面上的主题词确定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请按照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为封面中的“□”处选择合适的“华”字。你的选项是( )
A. B. C. D.
二、情景默写
2.下面是同学们撰写的开篇词,请把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大美中华,美在山水:“造化钟神秀, ”,泰山巍峨高大,神奇秀丽;“ ,夜泊秦淮近酒家”,秦淮河水上夜景,朦胧凄清。山水怡情,滋养志趣:“ ,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修辞,描写了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传达出木兰保家卫国的壮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表现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趣。山水蕴理,启迪心智:“山重水复疑无路, ”洋溢着困境中坚持,定会豁然开朗的意趣;“不畏浮云遮望眼, ”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思;“ ,一山放出一山拦”道出了放眼长远,便会履险如夷的理趣。
三、对比阅读
同学们选编了几篇与“花”有关的古诗文,并就古诗文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探究。
【甲】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书幽芳亭记(节选)
【宋】黄庭坚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
3.以声传情辨字音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4.勾连迁移推词义
词语 方法提示 词义解释
宜乎众矣 【成语印证法】事不宜迟 (1)
兰甚似乎君子 【课内迁移法】可爱者甚蕃 (2)
5.增补删调译文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 , 。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 ?
6.学以致用勤批注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小慧同学对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疑惑,小敏同学以自己的读书笔记为例为同学做了讲解。
托物言志 特点: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
示例:《紫藤萝瀑布》中,作者由眼前盛开的繁花似锦的紫藤萝花,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伶仃”的紫藤萝。作者借紫藤萝花的衰而又盛来书写自己的感悟:生命的历程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
听了小敏同学的讲解,同学们豁然开朗。大家发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摘抄运用这一手法的诗句,并完成批注。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