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60字。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1.(1分)本次朗诵大会的主题是“吟诵经典,诗意飞扬”。请你根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把恰当的“诗”字填入宣传展板的方框内( )
A. B. C. D.
2.(10分)下面是大会主持人撰写的开场白与结束语。阅读后,完成问题。
[开场白]“① ,弗食,不知其旨也。”经典的古代诗歌就像美味的羹汤,只有品尝之后,才会觉得齿颊留香、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吟诵这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歌!让古人的情怀,铸造我们的品性;让飞扬的诗意,点亮我们的生活!
[结束语]儿时起,我们便在古代诗歌的美妙世界里轻歌曼舞,在诗情画意中与文人墨客邂逅相遇【甲】我们看见李白的壮志凌云——“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懂得杜甫的济世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② ”;感受苏轼的志趣高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这次吟诵活动,一定能让诗情在校园中持续漫延,让诗意在青春中永远飞扬!
(1)横线①处应填语句为“ ”,横线②处应填语句为“ ”。
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 ,水击三千里, ”。(2分)
(2)有同学对加点汉字的字音与字形产生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颊”应读为“jiá”
B.“曼”应写为“漫”
C.“铸”应读为“zhù”
D.“漫”应写为“蔓”
(3)为了区分“历久弥新”中的易混字,同学们找到了“历”与“厉”的金文。根据造字特点,你认为“历”字的金文是哪一个 (2分)
A. = (人可居住的山崖)+ (一行行的禾苗)+ (止,即脚趾)
B. = (山崖、山石)+ (在山石上磨钳子的蝎子)
(4)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句号 【乙】省略号
B.【甲】句号 【乙】冒号
C.【甲】冒号 【乙】省略号
D.【甲】冒号 【乙】句号
3.(2分)下面是三位选手准备的朗诵背景图片。请任选一幅,写出选手选择的诗歌与诗歌作者。
我选择 。诗歌是《 》,诗歌作者是 。
4.(6分)“山水诗”研究小组抄录了两则学习材料。阅读后,完成问题。
材料一
山水诗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汉代以前,很少有诗人以山川风物为创作题材。汉末时期,曹操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句,这类好诗在那时仍是凤毛麟角。直到魏晋时期,山水诗才成为诗坛的一股潮流,但是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仍未臻成熟。直到唐代,山水诗在诗坛上才纷至沓来,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在杜甫笔下的恢宏壮阔,让人拍案叫绝;“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李白笔下,让人真切感受到黄河川流不息的气势。先代诗人在创作上的不断追求,令后世诗人笃行不怠、奋楫争先。
材料二
孔子说:“仁者乐山。”我们不难看出,【甲】儒家对山充满了人文关怀。【乙】他们认为山的静穆、山的博大正是仁者所追求的,而儒家的思想又是以“仁”为核心的。到了汉朝,【丙】儒家思想地位上升至独尊,诗人对山的推崇心理得以发扬光大。【丁】诗人对山的再认识就更深刻了,对他们的“祖籍”——山,产生了许多联想,“山”也就成了许多诗人很多时候的情感寄托或心理归宿。
(1)材料一中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凤毛麟角
B.纷至沓来
C.拍案叫绝
D.川流不息
(2)同学们查阅字典,找到了“笃”字的主要义项:①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