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80字。
西宁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填写在试卷上。
4.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6分)
一篇文章就是一处精神高地。我们在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读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惊心动魄的精神品质;我们在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中,读到了捍卫领土的决心;我们在杨绛的《老王》中,读到了杨绛对不幸者的愧怍;我们在张中行笔下,读到了叶圣陶先生的huì( )人不倦和以身作则;我们从杨振宁笔下了解了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对祖国、对民族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我们在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中,理解了“悲剧”的真正内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è( )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愧怍( ) 鲜( )为人知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huì( )人不倦 è( )运
(3)下列词语在文段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惊心动魄 B.捍卫 C.以身作则 D.内涵
2.下列各项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刘慈欣,中国科幻作家,凭借《三体》荣获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带上她的眼睛》。
B.《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五律。
D.“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一句中加点词“似的”和“的”都是助词。
3.用古诗文原句填空。(8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诗文名篇,寄寓着古人的情思和感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抒写着他的寂寞和愁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他心系国家的情怀;乐府民歌《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木兰为保家国身跨战马,奔赴战场的雄姿;周敦颐的《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君子的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七年级(1)班拟开展“掌握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平时养成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做笔记能及时记录下自己在日常学习中的疑惑、难点、重点,这种习惯会让人养成一种坚忍不拔的性格;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做笔记也更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拓展新知,达到全面透彻学习的目的。
【材料二】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做笔记很费时间,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材料三】“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同志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徐老读书的时候常用朱墨两色毛笔,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加上注解和批语。圈点勾划和加批注,其实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的辅助方法。元代学者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一书里,要求十五岁以前的学童,读书要自己断句和加标点,并且圈出多音字、假借字;十五岁后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加批语和注释。在他的书院里念书的学生都得掌握这项基本功。
4.阅读【材料一】,概括做笔记的好处。(2分)
5.阅读【材料三】,请你谈谈什么是“圈点批注”。(2分)
6.小语在读书的时候只“看热闹”,从来不做笔记。读完一本书后,并没有真正的收获和体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劝说小语在读书时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