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560字。
2023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三)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雅”,《玉篇》解为正也,仪也,素也;《后汉书•窦后纪》说“及见,雅以为美”。“雅”后来成为品评中国艺术之标准,可以见其高。“俗”,通常认为与“雅”相对,颇有贬义。
“雅”“俗”并非艺术水平、质量高下的绝对标准,它们是动态变化中的两种风格或范式。战国楚地既有“阳春白雪”,亦有“下里巴人”,而今日渐兴起于民间的美术与匠人精神,也是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但是,艺术作品作为人的对象化的产物,仍有优劣之分,可以尝试以“高”“低”来品第。如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低调奢华、“高雅”之至,而乾隆粉彩百花图葫芦瓶则常遭侧目,虽然工艺繁缛,手法高超,但审美与格调恐落得“俗”。相形之下,一些民间艺术质朴清新,可以称得上“雅”。
虽然西方不以雅俗为品,但西方艺术着实有类似的高低优劣之分。此处艺术的“高”“低”“雅”“俗”之辨,实际在乎“高”与“低”。中国传统书画就讲究诗、书、画三绝,邓椿的《画继》将绘画的地位抬得很高:画者,文之极也,高低之别就在于一颗“文心”。一颗有底蕴、有内涵、有思想之心,文与画、文与艺应是一体两面的。“文”,非独作字写诗之“文”,而首先是对艺术探索的执着和敬畏之心,其次是对艺术表现、艺术思想深入思考的学习之心。
无可厚非,艺术家本应当追求完美和极致。然而当下许多艺术作品、艺术现象明明是矫揉造作、低俗粗鄙,令观者不知所云、一头雾水,而和者寥寥,但不少艺术家却以此为荣,以为只要作品“和寡”就是自身“曲高”的证明,实在自数欺人,艺术市场正好利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联合假艺术家欺世盗名。
与此同时,不少人惯于接收低门槛信息、碎片化阅读、快餐式学习。没有积淀,也不经锻炼,也就丧失了对艺术做出判断的能力。当大家都在装睡,则一片安然,这个恶性循环仍可继续运行,若有人打破沉欺,不知接盘的又是谁?当大家忽视诗词等传统文化久矣,“诗词大会”上底蕴深厚的新一代才让我们深感肤浅,足以揭穿皇帝的新装。
20世纪之后,当代艺术将艺术的边界不断打破,60年代以后,流派、理论层层递进、枝繁叶茂,全世界的艺术都逐渐跟随美国的潮流迈入后现代。表面上繁荣的中国当代艺术,过去的成功者依然延续着“美国式”的逻辑、手法,不乏空洞、“低俗”、“面低和家”但市场火爆的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若沉下心、定下神,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品味“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境,去思考和创作,将会跳出瓶颈,脱离低俗空洞,在艺术史上真正达到更高境界。
(摘编自周天宇《避免低俗需从传统文化入手》)
材料二:
如今,网络语言低俗化的现象相当突出,已经由网络虚拟空间向现实生活渗透。网言网语为何“低俗不休”?网络语言低俗化有无界定标准?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就这些问题,记者邀请专家学者、业内人士、政府官员进行了对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里巴人”指战国楚地兴起于民间的美术与匠人精神,是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B. “文心”是指邓椿判断中国传统绘画高低之别的标准,特点是有底蕴、有内涵、有思想。
C. “曲低和寡”是指不少艺术家以无病呻吟、哗众取宠为荣,作品低俗而和者寥寥 现象。
D. “大扫除”是指从国家层面入手将网络语言进行分类整理,区分好坏后予以收录或禁用。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雅”与“俗”,都只是艺术作品的风格或范式,并不能作为判断其艺术水平、质量高下的标准。
B. “诗词大会”上新一代的底蕴深厚让我们开始揭开面纱,反思自己对于古典诗词文化的忽视。
C. 网络语言低俗化是因为人们在现实中表达成本络表达,最终形成了网络暴戾。
D. 对于如何界定网络低俗语言的问题,两位被采访嘉宾的观点是相同的,均认为无法进行界定。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低俗文化的问题,两则材料提供的解决路径存在差异。
B. 材料一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逻辑严谨,论证颇有特色。
C. 相比材料一中所提到的“装睡”“接盘”等词语,材料二在语言表达方面更为准确。
D. 从发言的立场和角度来看,王君超和彭兴颀的身份可能分别是学者和政府官员。
4. 要想避免低俗化,清朗校园文化,各方面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5. 访谈法是指针对某些问题,通过采访者和受访人面对面的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假如你是某电视节目的访谈记者,针对材料一提及的艺术市场联合假艺术家“欺世盗名”这一现象进行提问,邀请到的嘉宾有艺术家、专家学者、艺术市场从业者、市场监管者。请你至少向三种人分别提出合适的问题,形成有逻辑的提问提纲。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指战国楚地兴起于民间的美术与匠人精神”错误,“下里巴人”是和“阳春白雪”相对的、倾向于“俗”的风格或范式的作品。文中所说“兴起于民间的美术与匠人精神”是举的今例,不是“下里巴人”的所指。
故选A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 桶 者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逢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