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990字。
7.《兼爱》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节选自《墨子•兼爱》)
材料二: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抛①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牛马。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②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节选自《墨子•非攻》)
【注】①抛:同“拖”。②至大:指最大的不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至B大C为D攻E国F则G弗H知I非J从K而L誉M之N谓O之P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察乱何自起 当:同“尝”,尝试。
B.故贼人以利其身 贼:偷盗。
C.以亏人自利也 亏:使……亏损。
D.罪益厚 厚:深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观点。其中,“兼爱”是其思想核心。
B.文本一从君臣、父子、兄弟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列举了不相爱的恶果,指出兼爱的重要性,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富有说服力。
C.文本二从一系列日常的小是小非切入,最后引出攻国的大议题。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引起读者的深刻思考。
D.从两则文本的具体行文可看出,墨子一方面追求语言的浅白,一方面又采取反复论说的方法,务求在传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便于理解,深入人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2)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5.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说明墨子兼爱非攻思想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阅读墨子《兼爱》(上)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