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29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期检测(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
  材料一:
  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 世纪 40 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 20 世纪中期。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今天,那段历史对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事人或知情者对那段历史的口述回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下,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口述历史的研究。
  (摘编自赵彬彬、张慧峰《以口述历史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
  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口述历史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它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与那些历史学论著有很大不同。
  B.口述历史这种形式能够开辟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有多种原因,其中电子音像等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C.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这就决定了被访者的认知是有限的,不能还原历史事实的全部真相。
  D.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些历史事件的文字资料因为形势特殊而不能留下来,要了解真相就应该对相关人员做口头调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口述历史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在访谈中,能否谨慎地选择访谈对象,会影响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C.口述历史能不能做到真实可信,访谈者的业务能力高低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D.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努力加以完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3 分)( )
  A.布罗代尔说:“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种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
  B.科林伍德《自传》:“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
  C.胡也频认为:“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作为根据。”
  D.雷蒙•阿隆《历史哲学》:“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
  4.在新的形势下,口述历史这种形式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6 分)
  5.假设你是一位亲历某历史事件的普通人,一个月后要参加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为确保口述历史的真实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应该如何去做。(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遥远的回响吕新
  一代晋商,集体转身,依次退场,在时间的深处渐行渐没,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与命运消失于历史的风雨之中。
  幕落下,时间的绛紫或深红或墨绿的帷幕落下,鼓,消音,锣,蒙尘,虽然脸朝上, 却是另一种埋葬的方式,脸用蛛丝的手捂着,蛛丝儿结满雕梁,丝弦松开,不再紧绷。
  台下的人纷纷走散,因为台上的人不断地消失,且不知所终。
  台上的人所以消失,是因为台下的社会在急剧地动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