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790字。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第一部分(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唐山惠丰湖的建筑风格参照了“一池三山”即太液池,瀛洲、蓬莱、方丈三山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将湖面整体形状设计成了葫芦形,岸柳低垂,曲桥(tíng)榭(yīng)飞的时节,湖畔春花烂漫盘旋。柳荫路上,游人欢笑,流水汩汩,让人流连忘返……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曲桥(tíng)      榭
  ②草长(yīng)      飞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盘旋              
  ②汩汩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3)“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技法写出来的诗文,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通过写鱼儿忽然游远,来来往往轻快迅疾;李白《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          ”两句,借马鸣之声犹作离别之声,烘托了离情别绪。
  (4)《虽有嘉肴》中用“知不足,           ;知困,           ”点出了“知不足”与“知困”的重要意义。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可以说,端午节就像一条纽带,连接了历史和当下。
  ②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浴兰节、端阳节、诗人节、龙舟节……从端午节的众多别名不难看出,经过时间河床的沉淀,这一古老节日被赋予了多重意义。
  ④端午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
  ⑤而现在,包制形状不一、口味各异的粽子,参与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
  A.④②⑤③① B.②④①③⑤ C.①②③⑤④ D.②③⑤①④
  4.在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八年级(3)班的同学对2023年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进行了探究,完成下面问题。(6分)
  材料一: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①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中亚五国领导人齐聚古城西安,谋发展、谈合作、话友谊,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圆满落幕并成功结出累累硕果。
  ②本次峰会标志着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的正式建立,对护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各国发展振兴、地区和平稳定深远。③中国和中亚五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一致认为中国同中亚五国保持富有成效的全方位合作,适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本次中国——中亚峰会的标识图案(如图)以西安钟楼为核心,环绕着六个象征中国和中亚五国代表性颜色的花瓣,六个花瓣组合起来又像是一条舞动的丝绸。石榴花是西安市的市花,而且石榴树原产地就是中亚。西汉时期,将石榴引入中国,成为中国与中亚交流的成果之一。在石榴花盛开的五月,我们与老朋友们一起共襄盛会。
  (1)材料一有三个句子中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3分)
  画线句①,修改意见:                    。
  画线句②,修改意见:                    。
  画线句③,修改意见:                。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你认为中国——中亚峰会标识图案有哪些寓意?(3分)
  二、第二部分(50分)
  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只有香如故。
  (1)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茅屋为秋风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