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20字。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I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为什么情绪总能引爆网络
  ①“宝宝,你不能总是吃肉,也要多吃一些蔬菜。蔬菜有营养,对长身体有好处。”假设一位年轻的妈妈如此劝说只爱吃肉的孩子,孩子会因此而多吃蔬菜吗?其实对小孩子而言,好吃是最直接的,可以引起积极的情绪,“营养”则有些太过理性了。正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哭,但什么道理都不懂,情绪最容易引起人注意,也是人产生行为的直接驱动力。对于人来说,最原始、最本能的东西便是情绪。情绪,是诱发人产生改变的底层逻辑,在线下是如此,在网络空间更是如此。
  ②在《疯传》一书中,作者总结了传播力的六项原则,“情绪”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要使一件事情像病毒一样传播,就一定要让这件事情充满情绪。这也成了许多视频博主的一条“金标准”:在视频前几秒内,最重要的是激发观众的情错。比如,许多短视频的头几秒往往会把整段视频中最能引起人情感共鸣的部分剪辑出来,或引起紧张,或引人大笑,或引发同情……
  ③网络空间的情绪传染也被称为“后真相”现象,即情绪对舆论的影响超过事实的影响力。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词,用来形容一种不健康、不正常的與论生态,主要指媒体信息依靠煽动情绪、强化偏见来引起广泛传播,其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客观事实对人们的影响。
  ④网络空间,更容易产生后真相现象。主要原因有:其一,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特点,使得责任相对分散,个体可以更加大胆地在网络中表达不满、愤怒。其二,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因网络的过滤而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窄化,以至于使人更自以为是,甚至偏激化。其三,网络中,更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当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同样一种情绪的感染,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各种网络群体,并产生群体极化。在群体作用下,人们会比个体决策时更加放肆、冒险和极端。
  ⑤情绪分为很多种,并不是所有情绪都容易得到传播。研究发现,那些心理唤醒或激活程度高的情绪(比如惊奇、快乐、焦虑、愤怒)更容易引起人们分享、转发和发表评论,携带高唤醒情绪的事件更容易在互联网传播。对于特别好笑的段子,特别意外的故事,我们总希望转发给身边的小伙伴。一旦展开分享,人与人的联结就开始了。
  ⑥在诸多情绪中,愤怒和焦虑最容易引爆网络。备受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往往都带有强烈的愤怒或焦虑情绪。在一个关键事件出现之后,网民会借此把原本就有的情绪表达出来,以至于有时事实本身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某件事情是否携带了相应的问题线索和情绪特征。
  ⑦情绪传播不时引爆网络。主流媒体应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引导疏解网民的情绪传播。网民也要做好个人情绪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不信谣不传谣,文明上网。只有这样,我们的网络空间才会风清气正。
  (文/陈武,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对“情绪”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极情绪的激发比理性的劝导更有价值。
  B.情绪可驱动和诱发人类行为的产生和改变。
  C.情绪是人内心最原始、最本能的东西。
  D.情绪可增强某些事情的传播力。
  2.对“情绪和后真相现象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真相现象”是网络空间的一种情绪传染现象。
  B.“后真相现象”表现为网络中情绪比事实的舆论影响力更大"
  C.网络中个体不满、愤怒等情绪的表达,而使“后真相”成为一种不健康不正常的舆论生态.
  D.网络中网民受同一种情绪感染更容易形成网络群体,并产生群体极端舆论。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营造健康正常的网络舆论生态?(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
  生命的时区
  ①女儿上高中,班级大合唱时,她被音乐老师选为钢琴伴奏。
  ②她从小学习钢琴,接受专业的训练,虽然比不过专业琴手,但训练的步骤和方式却是完全一样的。这意味着在流畅、悦耳的旋律背后是大量的枯燥练习。后来学业繁重,女儿不再练琴。钢琴上落满灰尘。我暗自后悔,觉得女儿因为学琴浪费了大把时间。老师安慰说:“孩子从小练,属于童子功,现在不想弹就.算了,以后总有想弹的时候,恢复起来也是很快的。”
  ③突然而至的伴舞任务激发了女儿弹琴的热情。她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时间练琴,严格遵守当年钢琴老师的指导,甚至保持着弹奏前先跑几遍指头的习惯。在停止练习弹钢琴3年后,女儿此时似乎获得了新的魔力,从心态到技法,完全像换了一个人。我的后悔陡然冰释,想起钢琴老师说的:“没有白练的说法,只是有些种子长得慢一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