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330字。
14.1《故都的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余韵。
B.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只是它像空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D.“木马”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
2.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 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3.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
B.他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创造社”,后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C.他的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D.小说《故都的秋》,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二、小阅读-课内
5.《故都的秋》中,作者在第二段写了“江南之秋”的什么特点?给人的感受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的标题是“故都的秋”,为何要写“江南之秋”呢?
6.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请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探究:《故都的秋》中郁达夫笔下的秋为何如此“悲凉”呢?
7.《故都的秋》中,“故都”就是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标题写成“北平的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