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740字。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返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世界名城北京,有 3000 多年建城史、870 年建都史,文脉悠悠、绵延不绝,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更彰显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脉绵延 弦歌不辍
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却到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
诗人杨载笔下元大都的海子桥就是今天坐落于地安门外大街的万宁桥。那时节,
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挤满了南来漕船,船工号子十里闻声,桥畔人声鼎沸、行人往来如织。在来自欧洲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眼中,这里无疑就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全城地面规划如棋盘,其美善至极,未可宣言。”正是元大都“前宫后市”的规划格局为今日北京的城市面貌奠定了基础--布局宏伟庄严、空间合理有序。从高空俯瞰,北京中轴线穿越故宫,形成一个“中”字;而它与北京城市的另一轴长安街,形成了一个“十”字。这条中轴线随城市发展不断向外延展。北延线上,中国国家版本馆大气恢弘,彰显中华文化神韵;南延线上,大兴机场形似凤凰展翅,欢迎八方宾客;联通东西的长安街沿线则与新中国历史进程同步:新首钢见证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城市副中心发展蹄疾步稳……
这里的每一方街市、每一处山水、每一道天际轮廓线,都在延续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浸润着生长于斯的人民。中轴沿线,正阳门南,在此居住 30 多年的丁淑凤走出家门就能感受到“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古都意蕴,就能听到京腔京韵在有 400 年历史颜料会馆里绕梁不绝。
“北京的历史文化饱满深厚,不断为这里的人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原所长马炳坚说。
开放包容 美美与共
6 月 3 日,夜幕降临,雄壮的《红旗颂》交响乐响彻八达岭长城上空。这是俄罗
斯指挥家捷杰耶夫率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为热情的听众们倾情演绎。古长城、交响乐、红旗颂……各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共同呈现出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彰显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日北京布局宏伟庄严、空间合理有序,城市面貌是在元大都“前宫后市”的规划格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北京“中”字中轴线东西方向上的城市副中心、南延线上的大兴机场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具体体现。
C.中华文化神韵在北京不仅体现在宏伟建筑上,也体现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水穿街巷、庭院人家”之中。
D.“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八达岭长城演奏《红旗颂》,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彰显出北京开放包容的形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北京冬奥会充分证明,只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明白、用精彩,就能让中国元素在世界舞台焕发光彩。
B.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博物馆、剧院、图书馆的竣工,标志着北京“以副辅主、主副共兴”之势的形成。
C.“冰墩墩”之所以成为全球追捧的文化“顶流”,是因为它富含中国文化美感元素,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
D.由文意可知,中共中央的“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应包含旧清华园车站、颐和园益寿堂、香山等几部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部分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王军认为,作为东方城市的杰出代表和伟大结晶,北京城直溯中华文明渊源,展现了惊人的文化连续性。
B.北京通过中轴线申遗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依托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构建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
C.位于宣西大街原顺承门内的繁星戏剧村院里,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戏剧大师的铜像相向而立,似乎在交流着各自对文化与艺术的理解。
D.北京坊、798 艺术区、首创•郎园 Station……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
4.文章第一部分多次运用“引用”的手法,请分别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5.首都北京是文化自信的样本,请简要分析文本是如何体现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开河
梁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大学毕业生必须先到农村劳动锻炼。我从北京毕业后到内
蒙古临河县劳动一年,就地分配到县里工作。想不到,我还没有打开行李,就受命带民工到黄河岸边去防凌汛。
“凌汛”是北方河流解冻时的专用名词--我是第一次听到--特别是气势磅礴的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